【唐南发专栏】泰国民主之路起伏跌宕


唐南发

泰国自1930年代以来一直在民主与独裁之间摇摆,每次军方干政其实是为了在政经领域重新洗牌,或保护王室的利益。(图:欧新社)

去年三月的泰国大选在“缅甸式”军方幕后主导,选区划分极度不公的情况下举行,普遍上被认为是总理候选人巴育将军自导自演的“黄袍加身”戏码;选后来势汹汹且深受年轻世代欢迎的的未来前进党又遭宪法院裁定违法解散,更加深了这个印象。尘埃落定后,巴育总理继续压制异议,强化对王室的洗脑宣传,甚至对学生的发型诸多规定  ,终于引发学生们的示威抗议,几个月下来越演越烈。

在许多华裔马来西亚人眼中,泰国意味着沙滩,按摩,酒吧,购物,以及“那里的华人富裕又有政治地位”等等,具有“成熟的国族认同”,而忽略了泰国华人的“高度融合”其实是强制同化,包括关闭华校的结果;泰国南部的马来人对以曼谷为中心的国家认同就不见得坚固。

其实一个国家的民主成熟度,不能只以是否成功建构出国族认同来衡量,因为民主要巩固,就必须有稳定的体制,广泛的参与,有效的制衡以及多元的政治文化等等。纯粹从“泰国华人以泰国人身份认同优先”的角度来断定其民主体质比较健康成熟,是很华人本位的观点,而这个角度往往也被中港台新马甚至泰国华裔讨论泰国民主成就时候所采用。

再者,民主制度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和平与对等的途径解决社会资源配置的矛盾,或至少将鸿沟缩小,同时保持各方原本的认同,文化与生活方式。共同的身份认同并非一无是处,但其基础应该是公民民族主义(civic nationalism),不是集体却又排他的国族主义。即建立一套社会各个群体都能接纳的价值,例如司法公正,人权与自由等,而非一切以本身的族群或宗教为依归,还强加到他人身上。

民主要巩固,就得建立健全的体制,司法,立法与行政各司其职,民间组织和媒体能无所畏惧扮演监督制衡的角色。但泰国自1930年代以来一直在民主与独裁之间摇摆,每次军方干政其实是为了在政经领域重新洗牌,或保护王室的利益,也因此难以建立有效的体制,社会冲突一发不可收拾时候,不是民间对垒军方,就是民间自我分裂对立,几十年下来死亡人数多不胜数,而且超法规杀人(extrajudicial killings)现在还在发生着。

正因为军方和王室对政治的影响太大,必要时由前者出面接管政府,泰国的政治与社会矛盾始终无法顺利化解或达致妥协。 像东北大部分地区昔时是寮国的领土,归入泰国后一直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共产党和左翼势力一度因此很蓬勃,但都被暴力压制 (其中有美国的助力)。

去年三月的泰国大选在“缅甸式”军方幕后主导,选区划分极度不公的情况下举行,普遍上被认为是总理候选人巴育将军自导自演的“黄袍加身”戏码。(图:欧新社)

后来塔辛(Thaksin Shinawatra)冒起,其看似利民的民粹政策深获东北选民支持,而就在他们以为可以在政治上抬头时候,又被军方一头棒喝打了下去,以曼谷地区为主的精英还把他们视为助长塔辛独裁滥权的无知乡民,这个分歧在军方屡次介入后被压下去,却从未妥善处理,民间也更无和解可言。所谓泰国人的统一身份,内部其实充满着极大的张力,一旦爆发就是社会动荡和人命伤亡。 这一次由学生带头的运动,同样得到东北地区民众的热烈响应,绝非偶然。

现在上街的年轻人是老泰王蒲眉蓬晚年卧病在床,深居简出,无力视事的时候成长的世代,对王室的认同已然薄弱;蒲眉蓬于2016年10月去世后,继任的瓦吉拉隆功几十年来在泰国人心目中形象不佳却还忙着加强对国家资产的掌控,更有海外异议分子遭暗杀或强制遣返回国而下落不明者,例如去年五月被马哈迪政权遣返的普拉潘(Praphan Pipithnamporn)女士  ,自然引发民间不满,年轻世代于是率先行动,而且还选在皇太后生日的八月十二号,也就是国定的“母亲节”发表修宪以约束王室权力的宣言,可勇气可嘉,表现可圈可点。

只是军方和政治精英在权力拉扯之间会否发生冲突导致另一场政变,有待观察。无论如何,泰国向来有着前仆后继的学运传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波。

* 唐南发,标准猫奴,自由撰稿人。研究兴趣范围包括难民与移工议题,以及东南亚区域政治,视人道主义为国籍(humanity is my nationality)。热爱阅读,下厨,骑车和了解世界各国茶酒文化。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