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发专栏】不是帮佣,而是雇员


唐南发

对很多人而言,所谓的家庭工人(domestic workers)就只是帮佣,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因此很难被雇主或大众认可为雇员。(档案照:透视大马)

对很多人而言,所谓的家庭工人(domestic workers)就只是帮佣,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因此很难被雇主或大众认可为雇员。

事实上,马来西亚的《1955年雇用法令》到最近两年才予以修正并在今年初生效,将殖民时代英国人所制定的这套法令中过时的“家庭佣人”(domestic servants)字眼改为“家庭雇员”(domestic employees)。

尽管如此,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士依然无法享有其他雇员所拥有的权益,包括年假和病假,也被排除在最低薪金制之外。

家庭工人不受重视的因素很多,最关键的是他们不被认为具有技术,纯粹只是“帮手”。事实上,照顾老人和小孩,以及妥善处理卫生和烹饪,都属于受联合国和多个发达国家认可的中等技术,绝非一般马来西亚人认为的“非技术”(unskilled)。他们所领取的薪金,经常与所付出的劳力和所拥有的技术不成正比。

例如我听过一个来自印尼的家庭工的亲身经历。刚到马来西亚工作之时,她只有19岁,第一次给雇主照顾小孩,自己也担心害怕会出差错。

几年之后,她到另一个家庭照顾小孩,这时年纪稍长,也很有经验,懂得如何哄孩子入睡,孩子也喜欢被她照顾。但她还是很谨慎,避免作为生母的雇主看到孩子和她过于亲密而吃醋。

她笑着告诉我,除了照顾孩子,她也同时得照顾雇主的心理感受,在适当的时候把孩子交回给母亲,或尽量制造两人相处的机会,这些都需要经验和技巧,非一般人做得来。

华人有句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也就是说父母长期卧病在床,最终孩子都失去看护他们的耐心和能力。这正是为何许多现代家庭,从中国,台湾,香港到东南亚国家,都雇用家庭工人协助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

除了因为本身工作忙碌,更重要的是没有那份心力全时间看护老人家身心灵的需要。这种台湾人称之为长期照顾的服务(长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可见家庭工人心理压力之大。

因此,从法律到社会,把家庭工人视为“非技术“人员,是压低他们工资,并否决他们雇员权益的最佳借口。此外,全球绝大部分从事家庭工的都是女性,而女性在各个国家的薪资普遍都比男性来得低。加上很多家庭工和雇主一起生活,吃住全包,也成了不让他们享有最低薪资的理由。

在大马受访的400名女性家庭工当中,高达29%经历了强迫劳动,包括被迫过度加班却没有加班费、行动受雇主严格限制和薪资偏低等。(档案照:透视大马)

配合今天的《国际家庭工日》(Inter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Day),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在曼谷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在马受访的400名女性家庭工当中,高达29%经历了强迫劳动,包括被迫过度加班却没有加班费、行动受雇主严格限制和薪资偏低等。同样的情况,在新加坡和泰国只有7%和4%,可见马来西亚问题之严重。

强迫劳动在柬埔寨家庭工当中最为普遍,我个人认为这和该国极为贫穷,其政府保护能力不足有密切关系。相比之下,印尼和菲律宾政府在保护其海外移工方面有了多年的经验,也不断完善其国内法律保护机制。

例如菲律宾就在2013年通过了《家庭工法令》(Batas Kasambahay),而印尼政府过去几年在和马来西亚谈判家庭工征聘议题之时,采取颇为强硬的姿态,要求在备忘录中列入基本工资和周休一日等条件,这些都是正面的发展。

当然,马来西亚也不是一无是处。例如社会保险组织于2021年已纳入家庭工人,包括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在内的大使馆也积极协助其工人投保。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外籍工人只享有与工伤有关的意外赔偿,但社保组织正积极研究扩大至其他权益的可能。

很多家庭工人出于生计所逼,离开他们至亲的人飘洋过海到他乡,让其他人的家庭生活可以过得更为幸福。因此,给予他们同等的雇员权益,是我们最起码应该做到的。

* 唐南发,标准猫奴,自由撰稿人。研究兴趣范围包括难民与移工议题,以及东南亚区域政治,视人道主义为国籍(humanity is my nationality)。热爱阅读,下厨,骑车和了解世界各国茶酒文化。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