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袋未必环保 减塑创客:无法回归大自然


餐饮业者8atery创办人彭俊珊(左起)与林佩颖在工作坊与王美玲交流,请教回收塑料与商谈回收合作事宜。左为徐丽昀。(图:马新社)

尽管市面上充斥许多据称是“可降解”的塑料袋,但减塑创客Hara Makers提醒当中可能有误导性,不仅不能完全降解,且一点也不环保!

该组织的联合创办人王美玲告诉马新社,她拿市面上一些据称“可降解”的塑料袋进行观察实验后发现,塑料袋最终是变成碎片,不能完全降解。

“我一直有在做各种有关可降解塑料袋的观察实验,包括把可降解塑料袋拿去晒,看看会怎样。”

“然后我发现可降解塑料袋其实不环保,时间久了会裂解成许多细小的碎片,在泥土里也不能完全降解,没办法回归大自然。”

她指出,将这些塑料碎片弃之不顾会对环境、海底生物和人体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留在土壤会造成污染,若在海里进入鱼腹中,又被人吃进腹中并留在体内。

王美玲授招说,民众可用2层塑料袋将碎片夹在中间铺平,然后隔着烘焙纸或麻将纸用熨斗烫平封起来即可,有助减少塑料碎片污染。

她指出,此举能让塑料碎片获得新生充作新用途,更利于回收。

另一名联合创办人徐丽昀说,其学生志工带着“重塑新生”计划前天参加机兴海星基金会(Khind Starfish Foundation)旗下“幸福计划”所举办的公益项目设计比赛,成功从80组参赛者脱颖而出。

她说,参赛计划的网络演示是说明会设立塑料“升级加强“(upcycling)工作坊,开放民众参与,通过溶解塑料机器,向民众推广相关理念,并教导民众以手工方式改造塑废料,藉此改变大众对塑料废弃物的看法,让他们知道原来是更有价值的。

她说,比赛主办方给予得奖者4个月落实计划,最终必须向比赛单位演示汇报成果。

“幸福计划”开放给本地大专生申请,旨在鼓励年轻人设计公益项目引领社区做出改变,获选的项目最高可获得一万令吉的资助。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