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塑料吸管失效?  NGO称执法不力无威慑效应


透视大马

尽管吉隆坡已经禁止餐饮业主动提供顾客塑料吸管,但这些吸管在许多餐馆、食肆依然随处可见。(图:法新社)

自2020年起吉隆坡已经禁止餐饮业主动提供顾客塑料吸管,但这些吸管在许多餐馆、食肆依然随处可见。许多餐饮(F&B)业者似乎不再遵守这条禁令。

根据《透视大马》的走访发现,几乎所有吉隆坡的商家和餐饮业者都无视这条由联邦直辖区部在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禁令。

大马自然之友(SAM)主席米娜拉曼(Meena Raman)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对违规餐饮业者采取行动。

米娜告诉《透视大马》:“执法不力是这项倡议失败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执法部门要对违规业者进行惩处并树立榜样。只要没有采取行动,没有人被起诉和惩处,民众宁愿维持老样子。”

联邦直辖区部自2017年起全面禁止使用传统塑料袋,改用可分解(biodegradable)塑料袋,但塑料吸管禁令直到2020年1月1日才生效。同年,吉隆坡市政局(DBKL)宣布,将“禁用塑料吸管”纳入商业执照申请条例,旨在将首都打造成为无塑料城市。

违规业者将面临吊销执照、罚款和不超过一年的监禁,具体取决于罪行和指控。

米娜促请政府加强“拒绝使用塑料吸管”的宣传,同时呼吁当局,如果将“禁用塑料吸管”纳入商业执照申请条例,就应采取严厉行动。

“仅靠宣传活动是不够的,因为必须采取执法行动来威慑。因此,要加强宣传并督促餐饮业者遵守。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可以先给警告,然后罚款。如果继续(藐视法律),那么吊销执照。”

让顾客付费

当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落实时,各种可分解和可重复使用的吸管如金属、玻璃、竹子甚至柠檬草制成的吸管应运而生。

顾客最初经常自带吸管去餐馆、食肆,但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退。

米娜建议餐饮业可以开始对可分解吸管收取费用。(图:法新社)

虽然大多数中高档餐厅和咖啡馆提供可分解吸管,但这些吸管的成本对于小规模经营的餐饮业者和食品商家来说难以承受。

米娜指出为了使“无塑料吸管”政策成功,她建议餐饮业可以开始对可分解吸管收取费用。

她说,由于可分解吸管对环境友好,成本可能更高,因此向顾客收取费用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截止目前,大多数人都应该拥有或携带自己的吸管。”

“因此,餐饮业可以考虑对提供可分解吸管收取费用,这也将教育顾客并重新提倡自带吸管的做法。”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消费者协会联盟(FOMCA)秘书长保罗塞瓦(Paul Selvaraj)指出,只有在足够的宣传下,对可分解吸管收取费用才会有效。

“如果因为环保原因增加费用,民众必须了解为什么费用会增加。”

“这就是关于塑料的整个教育过程。当人们注意到(可分解吸管)的成本,他们应该知道原因,而不是因为必须遵守法律。”

“当超市开始收取塑料袋费用时,人们会不高兴,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势头逐渐建立,他们就会接受了。”

保罗塞瓦指出,只有在足够的宣传下,对可分解吸管收取费用才会有效。(图:法新社)

保罗塞瓦说:“因此,没有教育的情况下增加成本是不可行的。人们会反抗。必须树立这种意识。”塞尔瓦拉杰说。

教育和意识

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减少塑料消费并采取可持续的做法。

马来西亚在2018年制定了到2030年消除一次性塑料的宏伟路线图。

然而,到2024年,吉隆坡大多数餐馆、食肆仍广泛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保罗塞瓦强调,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者持续互动,以实现马来西亚的目标。

“我认为,为了使‘无塑料吸管’运动更加有效,应该与制造商、商家和餐饮业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更多的互动。”

“企业和消费者都缺乏宣传,因为这是一种行为改变。”

“当然,执法是至关重要的,但消费者应该不断意识到塑料的风险。我认为这需要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共同努力。”

到2024年,吉隆坡大多数餐馆、食肆仍广泛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图:法新社)

“如果有什么东西被制定成法律,而没有执行,那么旧的行为就会卷土重来,但我再次认为,消费者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缺乏。”

他补充说:“这种紧迫感和严肃性根本不存在。”

保罗塞瓦指出,要求人们改变行为的运动应该是持续和持久的。

他说,政府应该尽早在小学开始教授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的影响和效果。

“这些事情应该早在学校里就教授。这应该是一种远离塑料的文化,而不仅仅是遵守法律。”

“我们需要从执法和教育两方面采取紧急措施。”

《透视大马》联系了隆市局,以了解他们对首都餐馆、食肆普遍使用塑料吸管的看法,以及自执法以来对多少违法业者采取了行动。

然而,尽管多次请求,隆市局仍未作出回应。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