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游客人潮撑不下去了! 茨厂街人去楼空掀倒闭潮


陈安棋

昔日热闹的茨厂街,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街道。(档案照:透视大马)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政府从去年至今年实施了三次的行动限制令(MCO)后,吉隆坡著名旅游胜地茨厂街的业者因没有游客人潮也撑不下去,掀起了一阵商店倒闭潮。

据了解,茨厂街共有超过1000家大小店面,其中约20%在两个月前陆续倒闭,使往日热闹景象不再,已经被冷冷清清所取代,令人倍感唏嘘。

吉隆坡小贩商业公会主席洪细弟接受《透视大马》访问指出,关闭的店面大多数都是依靠游客生意,包括食肆、酒店、土产店等。

他感叹身为小贩公会主席,最不愿看到的情况,终究还是发生了。
洪细弟指出,如果倒闭潮持续增加,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和失业潮。(图:透视大马)

“商家和小贩都撑到叫苦连天,即使能营业也是在倒贴而已,所以部分商家也已表明没有意愿撑下去。如果全面封锁再度延长,我担心加剧茨厂街的倒闭潮。”

他补充,如果倒闭潮持续增加,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和失业潮。

他说,商家和小贩都愿意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但过去实施的全面封锁似乎无效压低病例,因此小贩们也无法继续手停口停。

他指出,茨厂街一般上的商店租金介于1万至2万之间,去年爆发疫情后,一些业主愿意主动减租金,协助商家度过难关,但有些业主因自身难保,没有办法减租,商家只好咬紧牙关。

“这一年收入越来越少,但还要照常支付租金、员工薪水等,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政府也能快点推出经济配套,救救小商家们。”

他也希望商家关关难过关关过,因为寒冬过后,春天肯定不远。

“我相信,目前全世界的旅游景点都在经历同一个命运,但我对茨厂街有信心,就算跌倒了,公会还是会和商家小贩重新爬起来。”

疫情冲击,加上负担高昂的租金、连老字号也难撑。

创立于1909年的“凤凰饼家”,至今已有112年历史。目前准备结束原本在茨厂街的店面,并搬到不远处的苏丹街。

其业者陈汝顺透露,原本是计划开分店,但是疫情之下,租金已付不起,只好选择搬迁。

他说,店面租金每个月超过1万令吉,且3年就上涨一次,所以这次已经没有能力应付了。

陈汝顺透露,原本是计划开分店,但是疫情之下,租金已付不起,只好选择搬迁。(图:透视大马)

他续说,除了租金,还要照顾跟随多年员工的饭碗,所以如今只好跟着转型脚步,提供外卖服务。

“早上做饼,下午就把新鲜的饼干送给顾客,所有都是我亲力亲为,减少开销,希望能度过这个难关。”

超过百年的老字号是从陈汝顺的太爷传承下来,他坦承,在这煎熬时刻,曾一度放弃念头,但自己又不服气,所以决定和银行贷款搬迁去新店面,希望继续把老字号发扬光大。

他说,茨厂街店面是他父亲与他成长的地方,如今因为疫情要搬离,充满不舍。

创立至今已有94年的“金莲记”福建面是家喻户晓的美食,而其中两家店面就开设在茨厂街。

其第4代传人李贤鹏说,至今生意惨跌剩80至90%,苦不堪言。

“原本年初有逐渐恢复的迹象,但是从5月份开始进入限行令之后,生意比起去年3月更糟糕。”

“原本靠游客的茨厂街,现在国内外游客都没了,而且附近上班的员工也大大减少,只能依靠餐饮外送平台和脸书推广。”

李贤鹏说,至今生意惨跌剩80至90%,苦不堪言。(图:透视大马)

他透露,由于餐饮业的开销很高,曾犹豫要不要照常营业,但不营业又会影响员工生计,所以只好硬着头皮营业。

“周围很多商家陆续停业,看着一家又一家的关闭是很伤心的,因为大家都在这里打拼了那么久。”

受询及有关茨厂街倒闭潮一事,武吉免登区国会议员方贵伦也感慨,疫情严重,打击了茨厂街的生意。

他说,不能跨县州,连本地人人流也少了,业者难以经营下去。

“苏丹街有一家著名的鸡饭店,即使生意惨淡也得每个月负担1万5000令吉的租金,试问如何撑呢?”

不过他也希望商家们必须改变营业方针,以熬过这波疫情冲击。

《透视大马》记者下午2时左右前往茨厂街一带巡视时,发现许多店面挂上租售布条,而卖熟食的路边摊位也正在收档。

一次又一次的限行令,令业者再也撑不下去而选择结业。(图:透视大马)

另外,薄饼摊主黄小姐说,自从全面封锁之后,档口一天只有10多令吉收入或最多几十令吉收入不等。

其档口的薄饼每条售价6令吉。

她指出,原本摊位的营业时间到晚上10时,但如今尽管政府允许营业到8时,她也缩短到下午3时收档。

“没有人,完全没有人,坐着也是坐着而已。”

她说,目前只有周末早上还有一些顾客前来打包早餐,平时上班日子的人流少的可怜。

一名在茨厂街酒店工作的外籍员工也说,即使酒店获准营业,但完全零客人,上班也是在等下班。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