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伟专栏】希盟还能去哪里?


刘哲伟

希盟可以关注这一群选民,如果这批选民也有反建制倾向,希盟可以利用这一点。(档案照:透视大马)

经过这几周的纷纷扰扰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公正党主席安华和希盟都没有多数票来组政府。我同意其他学者的建议,让希盟忘记在这一届再组建政府,继续向前迈进。

回顾我之前的文章,我对巫统和伊党(无论有无土团党)保持乐观的看法,在下一届大选中可以取得巨大的胜利,希盟在现今和未来还能做什么?

我给希盟三个建议:

首先,这听起来很讽刺,希盟确实只可以祈求巫统和伊党在来届大选前分裂,就好像是2018年全国大选一样正面交锋。我仍然认为,如果进行这样的合作,在2018年大选的基础上,选票不会分散,还可以赢得更多边缘议席。

在最近补选中,我们看到巫统和伊党已在分享选票,对我来说,目前的格局并不是看希盟真正有多少支持度,而是我们奉行的“领先者当选制度”(first-past-the-post system),分倾向于分散选票的概念。

第二,希盟可以做的是尽一份力量,尽管这些事可能是无济于事,例如替代预算案,影子内阁等等。当然,已经太迟了。无论是行政政策或法律,希盟仍可以做替代版本,不应该再坚持反对而不提出替代方案。相信希盟以前曾经执政,有能力做出替代方案。

希盟确实只可以祈求巫统和伊党在来届大选前分裂,就好像是2018年全国大选一样正面交锋。(档案照:透视大马)

纵使有人虽说“不要再做那些了,是多余的,政府不会看到”。是的,我同意这是现实,但是希盟至少可以去做和必须去做,不然,真的只能祈求巫伊分裂。

其一,可以证明希盟已准备好,他们有执政的能力和想法,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没有假设性的建议。

其二,通过替代方案,人们可以质疑为何现任政府不这么做。现在不是计算努力和成果的时候,就像较早前提呈财政预算案阶段,15名议员站起来附议记名投票,若真的计票结果输了,事实上,大家不会怪希盟,问题就在于希盟当时不愿意记名投票。所以,希盟要向民众示好,已经做好重新当政府的准备,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包括提倡希盟的施政理念。

第三,是关注新选民登记(18岁选民登记)。以上的第一建议都属于被动,第二建议属于主动,但同时不代表会有效果。这第三建议属于主动和有机会扭转局势。通过我的非正式调查和学生讨论,比较之前或之后的世代,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心态已不用。

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投票给党而不是候选人,但是,我从所讨论的团体中发现,已经并非一定如此。旧一代的人基本上在大选前已想好要投票给谁,而新一代的人还没想好要投给谁。或许也可说新一代的人静观其变,所以这些新选民的倾向是难以预测。

在最近补选中,民众看到巫统和伊党已在分享选票。(档案照:透视大马)

希盟可以关注这一群选民,如果这批选民也有反建制倾向,希盟可以利用这一点。

总结来说,希盟要赢得大选是没有捷径可以走,与2018年不同,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宣传、对手的弱点,甚至可以单靠消费税和前首相纳吉涉及的1MDB案。而现在,希盟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覆盖广泛的服务和努力,而不计收益。

这是因为如果仍计算收益(就像第二个建议),我看不到希盟还能做什么来直接争取选票。同时,兼顾探索新选民(如第三个建议)。

虽然我个人对希盟在未来大选持不乐观态度,并不是因为我觉得希盟比对手来得弱,而是因为当选制度。但除了利用对手的弱点外,希盟也要同时做一下有建设性的工作,虽然这些有建设性工作的效益看似低,希盟还是必须做。除非希盟已经找到新方向。

此外,我提出三点建议是可行,因为希盟不需要改变目前的政治安排,有别于其他更深入的建议,例如我个人也同意希盟的资深领袖应该退位让贤,但此建议表面上并不可行,而是涉及多层面的政治包袱。

* 刘哲伟目前在国际伊斯兰大学政治学系任职助理教授。在此之前,也曾在其他高等学府执教。刘哲伟先后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取得政治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并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