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发专栏】马来西亚半生不死的农业


作为东南亚的农业大国,泰国再2019年仅次于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占世界稻米出口的19.2%,总值42亿美元。(档案照:透视大马)

说起泰国,很多人最初的印象就是香喷喷的香米;到过那里旅行或生活的,必定也对泰国所盛产的农作物赞不绝口。无论是水果或蔬菜,都可说是价廉物美。

除此之外,作为东南亚的农业大国,泰国的农产品出口到全世界。2019年,它仅次于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占世界稻米出口的19.2%,总值42亿美元。

其他在出口方面名列前茅的还有橡胶,早在1990年代就超越马来西亚,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以及棉花,可可,大豆,各种热带水果等等。而世界各国制造薯粉所需的木薯,95%由泰国供应。

泰国也积极生产并改良咖啡品质,目前产量在东南亚排在越南,印尼和寮国之后。马来西亚的沙巴和柔佛虽然号称咖啡品质上乘,根据国库控股研究机构(Khazanah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份报告,总产量却只有全球的0.1%,完全微不足道,而且产量还逐年下降,除了泰国,其他大力发展农业的东南亚国家还有印尼和越南,两国在全球咖啡出口国排行榜上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

此外,印尼是全球第三大稻米生产国,但主要供内需。其他出口的农产品有各类热带蔬果,槟榔,椰子,番石榴,芒果,山竹,丁香和胡椒等等,其实都是马来西亚可以生产,与之竞争的产品。

即使不以出口为目的,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稳定也非常重要。可惜的是,马来西亚自从1980年代马哈迪主政以来,就以“成为先进国”为宏愿,大肆工业化之余还搞了劳民伤财的国产车计划和钢铁生产,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农渔业的发展。

其实,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摒弃农渔业。澳洲和纽西兰如此,德国,日本和韩国也如是。

尤其是日韩两国,对本国生产的农渔产品给予各种保障,为的就是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哪怕将来面对战争或其他不确定的全球危机,例如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至少还能够自给自足,无需依赖进口,仰人鼻息。

非常时期,人可以不需要车子,但总不能不吃饭啊!马哈迪的向东学习搞了40年,竟然没有学到日韩人民的忧患意识,可谓自大而短视。

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摒弃农渔业。(档案照:透视大马)

马哈迪任内大幅度削减农业部的拨款,也不看重这个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价值链发展。到了阿都拉时期,虽然大量增加拨款,试图使其恢复1980年代以前的活力,却效果不彰。一来是阿都拉本身无为而治,魄力不足;二来是经过了马哈迪二十几年的朋党经济,寻租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对于需要长时间投资,研究和开发的农业提升计划,政府内外皆缺乏兴趣。

纳吉接手以后,同样没有把重心放在农业的复兴,反而把马哈迪的朋党经济模式发扬光大,形成另一个灾难。

马来西亚不但长期忽视农业,还摆错焦点,将近30年来,几乎只关注主要由官联企业和大型的上市房地产公司经营的种植业,尤其是油棕,年产量约500万公顷,在2018年为国库贡献了402亿令吉,而且大量聘用廉价外籍劳工,可说是成本低,利润大,加上涉及官联和朋党企业,当然不会有什么产业转型的想法或计划,阻碍了替代作物的发展。

其他出口的农产品有各类热带蔬果,槟榔,椰子,番石榴,芒果,山竹,丁香和胡椒等等,其实都是马来西亚可以生产,与之竞争的产品。(档案照:透视大马)

对于为数将近60万的小园主,很多年事已高,政府却没有充足的奖掖措施鼓励新一代接手,许多农耕地就白白荒芜;即使以所谓合伙形式由大财团租用土地,也没有实质解决农渔业的困境。

因此,马来西亚的农业和种植业都缺乏多样性,一旦面对全球市场波动,或遭遇欧美国家以迫害劳动,有害健康或破坏环境等理由制裁,甚至因为和中国或印度的外交风波导致出口减少,例如争议性的穆斯林传教士扎基尔奈克事件,整个产业就大受影响。

泰国和马来西亚在同一时期发展工业,非但没有忽略农业,还加码投资辅助,使该国整体的农渔业发展既蓬勃又发达,产品得以销售到世界各地。泰铢过去三年的强劲表现和疲弱的马币形成强烈对比,原因之一就是该国的出口产品多样化,基本面良好。

马哈迪任内大幅度削减农业部的拨款,也不看重农业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价值链发展。(档案照:透视大马)

因此,当我在两个星期前读到马哈迪针对财政预算辩论时,反对政府给予农渔民补贴,呼吁将农业现代化的新闻之时,只觉得极为讽刺。

马来西亚农渔业落到今天的地步,其实和他22年的倒行逆施密不可分。如果时光倒流,回到1980年代,他搞的不是好大喜功的工程,而是把农渔民现代化,提升竞争力,国际上对马来西亚的放认识就不会只是中国人眼中的猫山王,白咖啡和东革阿里,还有为了种植油棕和砍伐树木,摧毁了原住民和人猿的传统住地的恶劣形象而已。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