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发专栏】扣留所里的孩子


唐南发

十几岁的孩子被关在条件恶劣的扣留所,身心受创在所难免。(档案照:透视大马)

内政部最近在回答居銮国会议员黄书琪的提问时,披露了截至10月26号为止,共有756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孩子被拘留在全国各地的扣留所内。其中405名孩子没有监护人,而当中的326名来自缅甸。

缅甸是多族群国家。就我过往工作上的个人经验判断,十八岁以下离家的少年以罗兴亚人为主,因为他们无国籍,在缅甸若开邦北部既无法上学也不能合法工作,面对军警剥削唯有往外逃,或遭人蛇集团诱拐。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驻曼谷区域办事处的数据,光是今年缅甸当局就截住了146名试图擅自离国的罗兴亚少年,他们的目的地都是马来西亚,因为这里有着庞大的罗兴亚人社群,也不缺工作机会,就算被剥削也比留在若开邦要好。

缅甸其他族群也可能有未成年的孩子出走,但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公民,享有教育和就业权利,因此通常会在完成中学教育以后才离开。18岁以下的少年,一般都有母亲或兄姐陪伴,到马来西亚和已经向难民署注册,并经过甄别而取得难民资格的父亲团聚。

无论如何,十几岁的孩子被关在条件恶劣的扣留所,身心受创在所难免。在过往,难民署会优先处理在扣留所的未成年,妇女,体弱多病和年长人士,尽快完成甄别程序,好让这些人可以提早获释。然而,根据难民署透露,希盟政府从2019年8月份开始就禁止难民署在扣留所进行注册和甄别的工作。马来西亚人权委员会也证实了难民署的声明,呼吁当下的政府网开一面,允许难民署继续该有的人道工作。

我重申:政府执意不放人,且冻结难民署在扣留所的任务,是从希盟执政时期开始。如果居銮国会议员当时就意识到内政部这个违反人道的禁令,并在国会质询,或许会取得一定成效,而不会给人重新在野,继续作秀的印象。

对希盟政府的做法,我其实并不意外。毕竟当时掌管内政部的是慕尤丁,而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思维进步开明的人,反而代表着传统巫统的保守势力,既担忧本国族群结构被打破(很多向吉隆坡难民署注册的难民并非穆斯林),也不想国家安全受威胁,尽管历年的数据证明难民滋事的个案少之又少。只有行动党的领袖才会为了政治目的,当初把他吹捧成救国大将。

诚如非政府组织难民改变行动(Refugee Action for Change)所言,马来西亚已经有着大量的无证或无国籍孩童和少年,政府应该尝试把他们纳入我们的教育和就业体系,以免他们因为本身的条件局限误入歧途,最终反而不利于社会。

在马来西亚有着庞大的罗兴亚人社群,也不缺工作机会,就算被剥削也比留在若开邦要好。(档案照:透视大马)

长年把他们关在扣留所更加不是办法,除了对他们身心的伤害以外,更是一种恶劣的侵权行为,为国际社会所不齿。

拘留所的替代方式很多,例如设立少年培训中心,暂居措施(即寻找愿意暂时收留的家庭),以及各个福利或宗教机构所成立的收容所等等。

在收容或暂居的过程当中,可以透过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或难民署,协助追查孩子的原生家庭,并提供教育或职业培训的机会。

马来西亚政府不一定需要独自承担这些费用,因为愿意给予资金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很多。例如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就得到大量国际援助,使难民的孩子可以上学。尽管万事起头难,只要有意愿,开始以后就会有出路,更何况大约800名少年也不是太大的数字。

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有这样的认知吗?如果那些被拘留的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会怎么想呢?

* 唐南发,标准猫奴,自由撰稿人。研究兴趣范围包括难民与移工议题,以及东南亚区域政治,视人道主义为国籍(humanity is my nationality)。热爱阅读,下厨,骑车和了解世界各国茶酒文化。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