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发专栏】统考议题的政治性质


唐南发

从1975年起,统考就是一个政治而非教育议题。(档案照:透视大马)

近日华总与首相慕尤丁会面后,传出“首相个人盼望政府能够承认统考”说法,首相办公室随后却澄清慕尤丁并未承诺政府将承认统考文凭,可说让华总颜面尽失。

从1975年起,统考就是一个政治而非教育议题。马来西亚历届政府一开始的态度是否定甚至威胁,到后来出于选举考量不得不逐步开出承认统考的条件,例如纳吉任相时候提出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马来文优等和历史科及格,但熟悉国阵特别是巫统党国思维的人,恐怕都不会认真看待。

偶尔国家领导人公开肯定华文独中是国家的资產,为国並培养人才,我们其实无需兴奋更无需哀叹,反而要以平常心看待,就像他们不时会赞扬其他私立甚至国际学校的贡献,但那不意味着政府有意因此而允许国立大学以这些私校的文凭录取学生。

因此,关心统考地位的人会把希望寄托在当时的在野联盟。其中行动党尤其极力炒作充满政治性质的统考议题,其华裔领袖每次群众演讲一旦谈及,必然七情上面,信誓旦旦“执政后马上承认统考”,博得台下如雷掌声,选票滚滚来。奈何执政后方知其困难,让“小辣椒”张念群从选前针对统考议题的嚣张到选后的低调,可说上了人生宝贵的谦卑一课。

然行动党当初之所以能够凭喊口号当选,和群众盲目的支持有莫大的关系。很多选民纯粹出于对改朝换代的渴望,丝毫不检视希盟政治人物的诚信,投就对了;而有些人尽管本身也未必认同应该承认统考,但因为这个议题能够催华人选票,所以也随之起舞。希盟执政以后,确实难以落实这项承诺,这些选民也表示“理解”,甚至表明“投票不是为了承认统考而是换政府”,转个身批判那些呼吁承认统考的声音。

这种政客和选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荒诞现象,已充分体现了统考的政治性质和原罪。

从国阵到希盟再到国盟,每一个执政联盟承认统考的可能性都很低,主要是因为那将动摇以马来文为国语的“国本”;更极端的是网路上开始出现“独中生不爱国/缺乏国家认同”的言论,但提出这种看法的人并不以同样的标准质疑巫裔政治精英把子孙送去国内的私立或国际学校的做法;而认为到中国或台湾留学的华裔“离地”者,恐怕也忽略了在马来社会,除了传统的西方国家之外,埃及和约旦也崛起成为极受欢迎的升学国家,但这些人似乎从来不必背负“离地”的罪名。

其实独中的课本确实参考了教育部的课程纲要来擬定,唯一不同的是以华文授课,尤其是史地科;部分独中则选择以英语教授数理和商科,但马来文和英文同时也是必修科。独中虽然不以马来文授课(马来文科除外),却断无可能如一些马来民族主义组织渲染的那样,说独中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国或台湾的课纲为范本。

华总与首相慕尤丁会面后,传出“首相个人盼望政府能够承认统考”说法。(档案照:透视大马)

至于历史科,我很惊讶至今仍然有人认为独中生“所学习的历史科目是以中国历史为基础,而不是马来西亚历史”,从而得出“如果统考生被强制选修(SPM)历史,即可以解决反对承认统考者的担忧”这样毫无根据的结论。

对此,董总历史学科编辑何玉万曾在一个讲座上指出“独中的历史编制为初中通史、高中区域史,当中绝对包含大马史,初一课本占29.43%,初二占53.3%,初三占49.20%,即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大马历史比例共占43.80%,而高中课本的大马史共占64.19%。” 

1980年代末,我就读宽柔中学之时,高中三年的历史科编排为:高一,马来西亚与东南亚史;高二,中国与东亚史;高三,世界史。三十几年过去,董总所编的高中历史课本基本上变化不大,只是高一与高三的区域史对调,而据说今年开始也会将中国史编入东亚史来教

其实,国家承认统考文凭与否,我个人并无所谓,但我不能忍受外界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断言“独中的历史科以中国史为基础”,继续以讹传讹化,更迎合了保守势力的论述。统考议题不可能去政治化,只能同时让它更专业化。但任何想替它“去政治化”的人,自己首先就得做足功课,否则只不过是帮倒忙而已。

* 唐南发,标准猫奴,自由撰稿人。研究兴趣范围包括难民与移工议题,以及东南亚区域政治,视人道主义为国籍(humanity is my nationality)。热爱阅读,下厨,骑车和了解世界各国茶酒文化。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