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生自由选修文理科 应摆脱教育传统桎梏此消彼长


邱玉珊

纵然教育学者认为让学生跟随意愿选科是正确的方向,然而在马来西亚人的观念中仍难以打破传统教育桎梏。(档案照:透视大马)

教育部宣布明年中四生不再有理科和非理科之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与倾向选修科目,而教育学者建议政府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注意培养“完整的人”,才会导向更完善的社会。诚如文科生不可缺少科学素养,理科生不可缺少人文精神,因此要培养出更为完整的“人”,社会才会更完善和进步。

我国于70年代设定落实“60理科生:40文科生比例”政策数十年不变,令人感到遗憾未达标,因为学生更爱文科胜于理科。教育部长马智礼日前在访问德国时说过“分班制荒谬”言论,继而让教育部朝向这个研究方向,纵然教育学者认为让学生跟随意愿选科是正确的方向,然而在马来西亚人的观念中仍难以打破传统教育桎梏。

大山脚端姑百能师范学院华文组讲师张荣徳解释,无论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理科或文科,我国教育中仍有“必修科”约束,即马来语、历史和道德科目,因此无论是理科或文科,仍有必修科目的“配套”,上课节数并没有减少。

当教育部逐步让学校拥有自主权及让学生依兴趣选科同时,张荣徳认为,必修课或许可以开放选修。

无论如何,他是赞成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科虽然政策起步的晚,但是朝向这个方向去走是正确,并且建议可以采纳美国的教育制度。

“在美国,早已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的做法是每个学期把科目主任召集一起现场招生,如果学生有兴趣哪一科目,就报名就读,或许一个科目的上课时间名额只有50人,满额后就开始编排时间表,校方根据主任的节数来安排时间表,学生可能不需要在相同课室上课,也无需从早上7时30分上课至下午1时放学。”

“没有上课的时间,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自修,让学生有更自由的时间去学习。”

杨泉:学生自由选科方向正确

教育学者兼理科大学教育系前副教授杨泉博士认为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因为实际上就算应许,自由选择科目有很大的局限,尤其是学校时间表安排方面的局限,以及某些大学科系必须有一定的必修科目组合的选修局限。因此,自由选择科目的结果也脱离不了分流为理,文(和商)班的趋势。所不同的这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分流结果。

“总的来说,理科科目相对的较难理解,学生又必须要有数学基础。过去教育部为了要鼓励更多土著学生进入理科班,逼着许多对理科无兴趣或有恐惧感的土著生加入理科班,引发好多问题,包括对文科有兴趣的学生因无法学好理科科目而未能进入大专,自由选择科目的决定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有些对文商科有兴趣而数理科目成绩好的资优生,则可避免被教育部硬性放在理科班。”

让学生依据兴趣来选修理科和非理科兴趣,张荣徳认为,校方的行政配合非常重要,如何依照科目来安排上课时间,不仅如此,硬体设备必须兼顾与配合。(摄影:Irwan Majid)

杨泉说,基本上,让学生自由选科是朝向正确的方向。

“然而,这个改变只是整体教育改革的小局部而已。教育是面向未来而规划的,必须是全面的,未来社会将会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国家教育政策研究应该更全面的公布这方面的规划,才是上策,才能让我们知道国家教育体系是否可以带来正面的效果。”

“政府一路来都在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提倡理科文科分流以六四为目标,现在却让学生可以自由跨学科选修,与提倡科技教育有冲突。”

杨泉认为,实际上,家长对学生的选择影响最大,许多学生都是按照家长的志愿选择科目的。

“尽管许多学生和家长也是受了媒体或舆论的影响,或因功利因素而做出一蜂窝式的科系选择,例如医科,工程,法律,会计,工商管理等热门科系。学生能否做出正确的决定,取决于他们对科系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就业局势的理解。”

他建议,在这方面,正确的辅导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让学生了解大专科系对某些科目的要求,以及能够亲身接触相关业务的现状和操作。

此外,他认为,家长不应为了把自己的意愿投在子女的身上而抹杀子女对某些科系的兴趣。

“选科虽然以兴趣为主,也要兼顾大专招生的专业和未来职业,社会服务等要求。学生也需要通过辅导,展开自我认知的探索,包括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等方面,以充分了解选科时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张荣徳强调,老师在教育上扮演关键角色,可以多与学生沟通协助选科。

他认为,理想化的学习方式,应是一名学生理科某些科目有兴趣就应选修,例如喜欢生物科,不喜欢物理科,在选修理科之余还可以选修文科的绘画。

张荣德:行政配合非常重要

让学生依据兴趣来选修理科和非理科兴趣,张荣徳认为,校方的行政配合非常重要,如何依照科目来安排上课时间,不仅如此,硬体设备必须兼顾与配合。

“时间表的安排要有伸缩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我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对中学生选修理科和文科人数失衡出现担忧,因为国家要达到先进国目标,需大量理科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石,因此选修理科和文科的比例应该是60:40,不少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总结学生不爱理科的因素,如缺乏兴趣、文科目容易、家长不鼓励、毕业后不一定从事与理科相关的行业,才会对理科存有负面看法。

无论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理科或文科,我国教育中仍有“必修科”约束,即马来语、历史和道德科目,因此无论是理科或文科,仍有必修科目的“配套”,上课节数并没有减少。(档案照:透视大马)

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王仕发提醒,开放让学生自由选科必须符合国家进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健全发展和进步就必须有足够的理科生,因此政策与落实必须互相协调。”

不过,他表明,截至目前,教育部未与教育工作者论及此措施。

张荣徳亦根据自己阅读一篇教育学者表达看法时所提及的担忧,让学生自由选修科是否会导致国家在理科生培育方面出现失衡现象?

“当很多学生选择文科,是否会妨碍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理科生会因此减少?这是教育部必须考量的未来路向。”

对于明年中四生不再有理科和非理科之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与倾向选修科目,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周一(18日)指出,该部已经发信给学校,让校方知道如何向学生清楚解释这项计划。

一名要求匿名的校长提及我国教育这么多年来的“老问题”,即在制定一个政策前没有充分时间给中学生准备。

“在我国,教育政策的决定总是一下子就来,说换就换,教育体制不是说你(部长)喜欢就落实,而是要以长远来看,为何要制定教育大蓝图?教育大蓝图内有设定目标,若我们要达到60%理科生和40%文科生,应该给予更多过渡期时间让学生适应。”

“中学生从初中一就要给予概念,在初中四要选修理科或文科,在初中一、初中二至初中三就会开始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真的是明年就落实吗?学校至今还未接到通知,毫无概念要如何落实。”

当记者向张念群询问让学生自由选修科目详情时,她以手机简讯回覆:此是由教育部长马智礼处理。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