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政策拖经济后腿? 申请耗时长致雇主怨声载道


邱玉珊

我国雇主申请外籍劳工迟迟未见有新外劳到来,加上政府处理审核程序缓慢,导致雇主怨声载道(档案照:透视大马)

我国雇主申请外籍劳工迟迟未见有新外劳到来,加上政府处理审核程序缓慢,导致雇主怨声载道,直接表明今年内有新外劳填补空缺的希望会落空,只能寄望明年。

雇主呼吁政府加快外劳申请程序,否则生产商错失更多国外订单,蒙受更多损失。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主席陈芳心指出,雇主申请一名外劳需要60天至75天,根本无法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导致许多中小企业新订单不敢接,白白流失机会,反而让越南、印尼和泰国受惠。

他说,在申请外劳程序,政府要求的文件太多,而且雇主面试的日期缓慢,这一刻许多中小企业正在复苏,所需要加快人手来赶制累积订单,结果是雇主无止尽的等待,即使批准了外劳还未见有外劳到来。

早前,人力资源部长沙拉瓦南透露,截至目前有4万7000名外劳已经入境我国,其中1万9000人是尼泊尔外劳。

陈芳心指出,雇主申请一名外劳需要60天至75天,根本无法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档案照:透视大马)

对此,陈芳心接受《透视大马》访问时指出,4万多名外劳到来,可是中小企业得到的人数是寥寥无几,目前一些到来的外劳是疫情之前雇主申请,新一批申请的外劳还不知何时可以处理。

“目前新引进的外劳人数无法满足市场短缺的150万名外劳,”

他无奈地说,可能需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可以盼来外劳。

土著零售商组织主席阿米尔阿里指出,政府并不是依据雇主所需的申请人数来批准,反而是减半,例如雇主申请1000名外劳,当局仅允许200名额。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不能获得申请的人数,已经被打折了,雇主申请外劳并不是免费,也是玩玩而已,所需一笔庞大的费用。”

“雇主支付外劳的人头税和薪水,政府应该根据每一名雇主所需要的名额来批准,再者,不少人原定收到人力资源部的通知前往面试,却无缘无故被取消,并告知在9月1日后另行通知面试。”

阿米尔阿里直言,政府不应该无故取消面试日期,而且整个申请外劳程序时间相当耗时,使得雇主措手不及。

阿米尔阿里指出,政府并不是依据雇主所需的申请人数来批准,反而是减半,例如雇主申请1000名外劳,当局仅允许200名额。(档案照:透视大马)

“申请一名外劳不是今天申请,明天就可以有外劳入职,还需要经过来源国的大使馆提交文件,以及诸多的程序,大约2个月至3个月。”

此外,他说,零售商需要外劳来填补空缺,唯政府不允许零售商申请外劳在前线工作,反观餐饮业允许外劳在服务前线工作,这是双重标准。

“我们零售商需要填补20%的人手不足,例如当收银员,收银员和店员并不容易聘请本地人,觉得长时间站岗,还要面对客人的谩骂。”

阿米尔阿里也是迈汀集团(Mydin)董事经理,他以自己的霸级超市为例,聘请6000名员工中,有500名是办公室职员,目前已经没有空缺,却严重缺乏收银员,或30%的人力至今无法填补。

“收银员是仅次于建筑行业,长时间在炎热的店面站岗和服务顾客,比较那些制造业的厂工,有些是在冷气房内坐着工作。”

“我们呼吁政府可以批准超市和霸级超市聘请外劳在前线工作。”

阿米尔阿里无奈说,按照目前政府处理申请外劳的程序的态度,估计要等到明年才可以盼来外劳。

“我们已经受到疫情耽搁两年多,没有人力就意味着不能如期生产,不能接新订单。”

人力资源部宣布,第一批孟加拉籍外劳已经抵达我国,而这批外劳悉数将投入到制造业。(档案照:透视大马)

外劳陆续抵达缓解制造商压力

在8月9日,人力资源部宣布,第一批孟加拉籍外劳已经抵达我国,而这批外劳悉数将投入到制造业。

大马厂商联合会(FMM)会长苏添来回复《透视大马》时指出,分批抵达的外劳将缓解制造商的营运压力,也让制造商逐步重组劳动力管理。

“同时帮助制造商缓解积压和中断的生产经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他说,根据大马厂商联合会之前的统计,制造业与相关的服务行业大概需要60万名员工来填补人力缺口,包括满足今年新订单和扩张所需的人力需要求。

苏添来指出,分批抵达的外劳将缓解制造商的营运压力,也让制造商逐步重组劳动力管理。(档案照:透视大马)

苏添来指出,制造商希望申请外劳程序可以更加顺利,建议把面试过程下放给各州人力资源局,雇主就可以更快引进外劳。

“我们希望外劳来源国可以协助加快处理必要的文件,以便该国外劳可以更快到来。”

他直言,外劳短缺无疑对生产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为各行业在满足其订单和销售方面面临挑战,劳动力短缺已经影响到制造商履行新订单的能力,包括在全球供应链哪,这可能导致制造商面临赔偿和无法接到新订单。

“制造商也面临延迟交付订单的压力,因为制造商被迫在能力范围内营运,或看着客户到其他国家寻找其他替代供应商,从而导致马来西亚从供应链中被剔除。”

苏添来直言,大马厂商联合会无法估计到会员们因人力短缺导致的损失数额,但依据所受到的停工、生产力不足等经济影响,可能让制造商面对数十亿令吉的损失。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