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鸡只出口如头痛医头 政府受促让价格随市场浮动


邱玉珊

360万只鸡出口只是占我国鸡生产量的5%,人民每月需要6000万只鸡的量,因此禁止出口被指是治标不治本。(档案照:透视大马)

为了应付国内鸡肉供应的问题,政府日前宣布禁止鸡只出口以纾缓“鸡荒”。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此举如蹩足郎中——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业者认为,一个月禁出口令可以让政府统计国内鸡只供应的数量,并且在取消顶价后,让鸡肉根据市场价格浮动,可避免业者亏损。

Mydin董事经理阿米尔认同在暂停出口鸡只后,国内的供应量会恢复正常,不仅如此,他建议政府应该在一个月恢复出口鸡,以增加外汇收入。

他指出,预计在取消鸡只每公斤8令吉90仙的顶价后,标准鸡(standard)价格将会是每公斤11令吉90仙或12令吉90仙。

不过,他认为,鸡价取决于鸡农的成本,以及是否来得及雏鸡是否来得及成长。

阿米尔赞成政府取消对鸡只得补贴,不仅如此,他希望在鸡肉补贴取消后,紧接着是取消对食用油的补贴,继而可以针对性援助B40群体。

“除了鸡以外,所有补贴的产品例如食用油、收费站和燃油应该取消补贴,这些节省的钱可以直接援助贫困家庭,因为政府的补贴直接惠及T20群体和M40群体,这是补贴机制的漏洞。”

根据统计局,马来西亚每年生产的鸡肉占国内需求的98.2%,足以自给自足。

由于养鸡场是靠进口饲料,而购买需以美元交易,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也让饲料价格水涨船高,导致我国鸡农的生产成本高企不下,政府采取解决鸡短缺的应对措施包括6月开始停止每月出口360万只鸡,而且政府同意将标准净鸡、超级净鸡和鸡蛋的顶价延长至今年6月30日,7月1日开始停止向鸡农发放补贴。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禁止鸡只出口的做法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档案照:透视大马)

禁鸡只出口如头痛医头

柔佛州中小型禽畜业公会总务刘佳龙接受《透视大马》访问时指出,360万只鸡出口只是占我国鸡生产量的5%,人民每月需要6000万只鸡的量,因此禁止出口是治标不治本。

在鸡短缺课题上,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宣布政府采取5项措施应对,即停止出口肉鸡、善用农业和食品工业部的冷藏设备来存储肉鸡、取消肉鸡的入口准证、加快肉鸡津贴程序,以及批准及承认更多外国屠宰场。另外,他提及有一些中间人在控制鸡肉价格和产量,所以政府将重新推动打击中间人的“圣战”。

鸡农和“中间人”继而成为众矢之的,其实,在马来西亚,家禽一体化是合同农业的一种形式,即是由集团或整合商(通常被称为Integrators)以雇用农场来养鸡,包括提供雏鸡和饲料给鸡农,当鸡完全长大,鸡农将鸡只送到“集团”后得到报酬,鸡或鸡蛋被卖到最终市场。

刘佳龙以柔佛的养鸡业情况为例,柔佛占全国鸡只供应约28%,州内75%的鸡农所养殖数量低于10万只的鸡场,这些鸡农多属于契约农业,归大型农业集团代养鸡只的饲养者。

他说,鸡农多与大型集团是有签署合约,所有的雏鸡与饲料都是由集团所提供,鸡农只能按照合约提供鸡只数量,因此,鸡农不应该被怪罪是罢养来减少供应。

牲畜公司成众矢之的感无辜

《透视大马》访问一名从事饲料厂业务和牲畜业务的整合商时,对方无奈的说:“在去年,公司亏了3000万令吉,原因是疫情封锁,餐饮业和菜市场生意减少,需求量减低,我们只好从源头减少雏鸡的数量。”

这名要求匿名的人士说:“我们没有减产鸡,因突然间宣布开放经济激增而无法赶上需求量,而切从前饲养鸡只在40天后才抓去卖,如今35天就抓走,我举例,以前鸡只重量大约2.2公斤,现在因抓鸡的日期缩短35天,重量维持在1.6公斤,重量减少了600克。”

他直言,鸡只重量减也有其他原因,例气候和饲料品质影响。

“在4月开放经济,餐饮业复苏,突然需求量暴增,我们来不及调整雏鸡数量,所以产量才会被指减少,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储存鸡,因为没有交易就没有现金来维持营运。”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