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省宁归咎他族影响 学者忧尊严大会致国家倒退


杨昌奕

马来人尊严大会掀起千层浪,华社学者担忧族群主义论调,会让我国进步社会开倒车,陷入对立局面。(档案照:透视大马)

甫结束的“马来人尊严大会”充斥民族主义言论,更提出多项有违大马多元国情的诉求,再度将本已薄弱的族群关系撕裂更深,华社学者担忧,这些狭隘观点若形成主流,恐怕国家将倒退50年!

他们认为,这场由右倾马来政党领袖及精英知识分子所主导的大会,未痛定思痛反省马来族群无法进步的真正原因,反倒将责任归咎在其他族群,削弱了马来人权益。

3位华社学者接受《透视大马》访问时,都表达对这种“开倒车”的狭隘族群言论深感担忧,呼吁执政的希盟务必紧守“多元中庸”的价值,勿随之闻鸡起舞。

时事评论人陈亚才认为,纵观“马来人尊严大会”各领袖的发言内容,可以发现其论述与诉求,与1970年代前朝巫统执政时,所宣扬的“捍卫族群”观点殊无二致。

“它间接反映了马来社会内领导的精英阶级缺乏自信,因此用回70年代的旧观点。他们难以接受,原本长期由巫裔主导的政府体制出现新变化,觉得马来人尊严受损。”

“整场大会下来,都很少提到倡导马来人自强、增加竞争力的论述,反倒是再次主张巩固马来人特色,加强本身的地位,这和如今的新时代有差距,无法反映国家所面对的问题。”

他提醒,抱紧民族主义心态、留守旧思维且抗拒竞争,将无法改变马来社会的现实环境。

“简而言之,面对竞争力不强,只好透过立法保障本身地位,将部长高官等要职保留给马来人,凸显出少数精英对竞争力缺乏信心,认为问题都是其他族群造成。”

陈亚才遗憾,尊严大会已沦为了表态大会,尤其是马来社会的学术界,把它当作一个“相互取暖”的平台,缺乏自我批判,更没有好好利用机会,引导马来社会打开胸襟和进步的热诚。

反映缺乏族群互信

在本月6日的大会上,马来领袖们提出了多项诉求,除了促请政府将国家三权内的重要职位,保留及限制予马来人外,还呼吁政府以6年为时限,分阶段废除有碍国家团结的各源流学校。

马来人尊严大会执行秘书再纳吉林更在会上揭露,有特定人士企图利用马来人的善良,趁机“挑战”社会契约在联邦宪法的地位

他发出警告,如果社会契约一再受到侵蚀,就算马来人再善良也不会再妥协和包容,包括发出公民权。

虽然大会领袖不断强调马来人权益地位受威胁,但却没有充足地带出,如何引领马来群体进步,以跟上时代步伐。(档案照:透视大马)

拉曼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组主任陈中和博士分析,这群马来领袖之所以呼吁单元化我国教育制度,是因为他们认为巫裔群体的地位正受威胁。

“随着越来越多巫裔家长,将孩子送入华小就读,使得华小内的巫裔学生比例达到20%。那些马来族群主义者就感到担忧,相信国小的生存受威胁,而这是他们不容许的事,犹如对马来人尊严的伤害。”

“然而,就算你整合了国内各源流学校,甚至让语言和文化同化,政府还是会区分不同的族群,以及他们之间的地位,那试问要怎么团结?”

陈中和指向问题的核心:“缺乏族群间的互信、互惠和平等,我们依旧难以团结!”

至于“6年内废除多源流学校”的提议,他亦嗤之以鼻,抨击有关建议已违反了独立以来,我国联邦宪法所保障的社会契约,是对建国精神及多元理念的一种破坏。

“我们(非巫裔)尊重不同声音,但也要捍卫本身学习母语的权力!而且国民型学校的课纲,是由教育部所制定,根本没有脱离大马的教育体系,为何要呼吁将之废除?”

右翼学术分子崛起

南方大学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潘永强博士,则从政治势力的角度,去剖析尊严大会背后的权力脉络。

他希望各界要先认清,主导这场大会的马来党团组织,并非代表整个马来社会,只是一部分强调民族主义者。各界不应将之视为马来社群的主流意见。

“这些民族主义者,借着希盟政府较脆弱、民意支持偏低、尚未掌控国家机器之际,提出族群诉求,形同政治上的勒索。”

潘永强担忧,若希盟政府继续处于弱势,未必会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这些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诉求。

虽然大会上的论述,与半世纪前巫统的族群主义言论半斤八两,但马来学术精英的参与,却引起潘永强的关注。

“以再纳吉林为例,他曾是‘国家教授理事会’的成员之一,在希盟政府上台后,该理事会已被解散。但经过一年的政治变化,这些学术精英,似乎已被巫统所培植的保守主义力量所吸纳,见情势可为而开始有所举动。”

潘永强关注马来学术精英,在这次大会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以再纳吉林为首的学界人士,有被巫统保守势力吸纳的现象。(档案照:透视大马)

贫穷是民粹主义温床

潘永强提醒,尽管不代表整体,但希盟政府不可忽视这股保守力量的展示,因为它显示了即使在体制内,依旧有不少高级公务员、学术分子,抱有民族主义思维。

“这会对希盟内的马来政党带来压力,受到民族主义的施压甚至要挟满足诉求,若不做某种层度的让步,会可能导致希盟沦为‘一届政府’。”

尤其是B40贫穷群体,潘永强认为应该格外关注他们所受到的影响,因为贫困正是民粹主义的温床,最易受煽动。

“所以政府还是不能低估,马来社会所提出的经济诉求,毕竟B40群体在巫裔中占多数。这亦提醒希盟,在创造经济和财富分配上,要重视马来中下阶层的需要。”

无论如何,他认为诸如“废除多源流学校”及“检讨社会契约”等诉求,无论是前朝国阵还是希盟,都不可能会去触碰,因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多元国情,以及社会现状。

陈亚才同样呼吁非马来群体,不必对尊严大会高涨的族群氛围过虑,因为首相马哈迪已表明“不会照单全收”。

“当然,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更多公开讨论,去探讨这次尊严大会所提出的诉求,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

陈中和则批判参与大会的马来反对党和执政党,没有意愿解决国家眼下的问题,只好以“尊严”为名转移马来群体的视线,因为相较复杂严谨的研究讨论,鼓动民族情绪来得更易。

“尤其执政党不能自甘堕落,应该要倡导包容多元和理性才对,否则只会导致国家分裂。”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