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嘛要团结?


周若鹏

有的人谈团结,老是掉入成员必须同质的误区,比方说排斥多源流教育,坚持认为单一源流学校才能培养出思想相近的筷子国民。但事实上,“不一样”才是力量。(档案照:透视大马)

老父在病床上招来三个不和的兄弟,让大哥轻易折断一支筷子,然后再给兄弟一把筷子,便不易折断了。这个故事大概任谁都听过,不过认真想一想,其实有一点失真。首先,老母会骂:“你要折,去折树枝啦!筷子要用来吃饭的!”然后老父来不及说教就气死,兄弟继续不和。好吧,假设老母没有开骂,老父得以说完教训才断气。此后,三个兄弟痛定思痛,决心遵从老父关于团结的教诲,大家要像筷子活成一模一样,三个人都去当农夫,某一年碰到旱灾,全部饿死。

那一把筷子,为什么一定都要是筷子呢?它们其实可以是树枝、铁棒、牙签,只要捆绑在一起,同样难以折断。倘若“不断折”是目标,那么团队里的成员并不需要完全相同。再举“钢”为例,它是合金,含铁和碳,如此便比铁本身更坚硬。有的人谈团结,老是掉入成员必须同质的误区,比方说排斥多源流教育,坚持认为单一源流学校才能培养出思想相近的筷子国民。但事实上,“不一样”才是力量。

我在中小学时期,接收到所谓团结的讯息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这当然是团结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三支相亲相爱的筷子若各自为政,面对外力必不堪一折。要达致真正的团结,很简单,前提是目标一致。如果目标是抵御外力,那么无论是筷子还是铁棒都应该彼此欢迎,站在同一阵线。就算筷子和铁棒互相不太喜欢对方,但兵以利动,因为方向和利益有交集,还是可以走在一块相互包容。如果缺乏共同目标,就很难做到团结了。

下来的关键就是:目标是什么?由谁来定?一般上,还是需要一把上面的声音,寄望有远见和睿智的领袖。有时候他们会把目标和方针简化成易懂的全民口号。首相马哈迪曾批评“一个马来西亚”不知所云,他以前的“大马能!”清晰多了。他批评得没错,喊团结,是不会使人团结的,没事团结来干嘛呢?但倘若外敌杀到门口,你不必喊大家也会团结,因为共同利益受威胁。想来这是97经济风暴时马哈迪要剑指索罗斯的原因之一。但“大马能”其实也很模糊,不算目标。“能”什么呢?有一阵子我们忙于做世界上最大的Roti Canai,然后比个大拇指说“大马能”,这口号只是在传达自强的情绪。当年美国肯尼迪总统说“要把人带上月球”,这样清晰的目标才叫目标。

国庆、马来西亚日在即,不免又要有人喊团结的口号。但马来西亚这五年的目标是什么?我还看不清楚。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透视大马》立场。

* 周若鹏,肖八爪鱼,腹中略有文墨然患上大头症,一心八用,出版科技魔术表演赛车均见其腕,至今无法报上精确身份。花踪文学奖、海鸥文学奖、优秀青年诗人奖奖座遗失,只能拼命书写来证明自己写作人的身份,诗集有《相思扑满》、《速读》、《香草》,散文集《突然我是船长》、杂文集《杂乱有章》与《男人这东西》。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