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沙迪:青年渴求改变促成大马改朝换代


梁丹袖

赛沙迪说,在第13届全国大选,我国年下40的选民有36%。到了第14届全国大选,这个数字上升到41%。(档案照:透视大马)

土著团结党青年团长赛沙迪认为,希盟在第14届全国大选中赢得青年选民排山倒海的支持,是该联盟能够一举打败国阵60年政权的原因。

赛沙迪也是青年及体育部长,他以麻坡、新山、蒂蒂旺莎和斯迪亚旺沙为例,说明希盟能一举攻下这些边缘选区,全靠青年选民渠道(渠道4至6)的选票;投票渠道4、5及6的选民皆是年下40岁的选民。

“这代表年轻选民很急迫想要改变。”

赛沙迪是于本日在双威大学举行的“马来西亚政治地景的改变”座谈会上发表这番言论,同场的还有副青体部长沈志强、民主行动党全国教育主任刘镇东,以及雪兰莪甘榜东姑州议员林怡威。

虽说如此,赛沙迪也点出,不是所有“想要改变”的年轻选民都投给了希盟。

“在吉兰丹、登嘉楼,和吉打部分地区,伊党在青年选民为主的投票渠道是轻松地获胜。我们在这些地区的很多地方甚至输了按柜金,简直被打得落花流水。”

“巴生河流域的青年自掏腰包回家票投伊党,就连已故伊党领袖聂阿兹的徒弟胡桑慕沙这种巨头都输惨了。”

“我们在吉打也因为年轻选民输了一些地区,如本同。”

希望联盟于第14届全国大选,在吉兰丹和登嘉楼的国州议席争夺战上空手而归;反观伊党,他们不但在登嘉楼赢取了32个州议席中的22个、8个国会议席中的6个,也在长年执政的吉兰丹取得亮眼成绩,赢得45州议席中的37个、14国席中的9个。

赛沙迪说,吉兰丹、登嘉楼、吉打、彭亨东部,这些都是伊党的强区,而希盟之所以能在本届大选在吉打州表现优异,全靠首相马哈迪和儿子兼前州务大臣慕克里在该州的强大支持。

本届大选,希盟在吉打州赢下了10个国席,另有3个和2个议席分别由伊党和国阵夺下。另外,希盟也成功拿下该州36州席中的18个(伊党15席、国阵3席),成功组织州政府。

“在第13届全国大选,我国年下40的选民有36%。到了第14届全国大选,这个数字上升到41%,这些都是有登记、有出来投票的人。”

“虽然有很多人很怀疑青年,认为青年政治冷感,但你如果拿我们和别的国家比较,其实我们的青年投票率是挺高的。”

另一方面,赛沙迪也以青体部长的身份说明,政府必在任内完成任务,把我国法定的投票年龄下限从21岁下调至18岁。

“在这个新的马来西亚,每天都有政治对话在进行。这不只是在国营电视台(RTM)和《马来前锋报》,还在网络上,每个人身边的家人、友人身上有迹可循,这会让我们的年轻人更成熟。”

“另外,一旦投票年龄降低至18岁,政党也有更多的理由去接触青年选民,政府也会更积极地进行政治教育的工作。”

“我们不应该低估时下18岁青年的智慧,如同我们不应该高估那些50岁的人士的智慧。”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