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林宏祥

10年前的3.08大选,由前首相阿都拉所领导的国阵,首次失去掌握3分2议席优势。(档案照:欧新社)

10年不短,但辗转就过。

惟记忆再短,也无法忘记2005年巫青团长希山慕丁高举的马来短剑,还有其副手凯里那副流氓的嘴脸。2008年政治海啸袭卷后10年,前者转型为沉稳、临危不乱的国家领袖;后者改变形象,成为作风开明的未来接班人。在当下马来西亚主流社会里,这个组合,恐怕要比希盟任何一个配搭,更具号召力。

3.08海啸以后,“变革”、“转型”一度成为巫统领袖嘴边的口号。对比3.08之前,当下的巫统,除了一些区部领袖无厘头的闹场、叫嚣,或者卷入没完没了的口水骂战,中央领袖已鲜少再以极端的政治动作示人。凯里领航的巫青团,甚至把“先锋队”的角色,前后外包给PERKASA、ISMA等组织,以及近年风头最健的红衫军领袖嘉玛。

乍看之下,巫统变了。三代的巫青团长,纳吉、希山慕丁、凯里,也都变了。1987年“茅草行动”前夕巫青团集会中出现的“用华人的血,洗马来人的剑”布条;2005年为延续“新经济政策”而高举的马来短剑,如今都藏在历史的抽屉里。2018年的巫青团长西装笔挺,自信而笃定,侃侃而谈2050年的光景。

但现实中,种族政治退场了吗?

让我们回到2015年现场。8月29日至30日,净选盟2.0发动BERSIH 4集会,长达34小时,估计前后吸引超过30万人潮,施压卷入26亿丑闻的纳吉下台。此时此刻,嘉玛杀出重围,发动红衫军集会,把矛头对准茨厂街华人小贩,誓在两周后的9月16日扳回一城。

全世界都在看着马来西亚如何把贪污腐败的首相拉下台,但全马来西亚却看着嘉玛如何硬闯茨厂街。所有原本聚焦在纳吉身上的舆论攻势,突然转向一触即发的“种族冲突”。后来的结果,嘉玛全身而退,纳吉则轻舟已过万重山。

把话说得直白,巫统掌握政权,靠的是不公的选举制度。如果挑战严峻,则释放资源,收买选民。3.08海啸否决三分二多数优势,国阵无法修宪增加对巫统有利的选区,只能在222个国席中搬搬移移,效果有限。国阵因此需要刮取更多资源笼络民心,于是爆出了1MDB弊案。但丑闻会被在野党逮住把柄,夹着人民力量反扑。

种族与宗教争议从来就是巫统的救生圈。这个多元族群、宗教、文化、语言的社会,套黄进发的话,只有“明天的政治”。在野党势力可以结合,商议明天如何攻下布城,但谈到明天以后的施政时,就要因为没有共识而吵架翻桌。在野党联盟这些年来的离离合合,都掉在同一个陷阱。

3.08以后的十年,我们确实把空间撑开了,甚至政治版图的挪移,营造了不同的氛围。马来西亚最大型的公民运动、群众集会,几乎都发生在3.08以后。我们可以不分肤色不分宗教并肩上街,一起挨催泪弹、化学水炮,共同分享手中的水与盐巴。然而激情以后,我们无法理性讨论伊斯兰法、世俗体制、土著特殊地位等争议,族群关系忽近忽远。

后3.08的5.05大选,更把政局推到瓶颈。巫统自知国阵选票不过半,没有正当性。如果无法让自己比敌人更强,就只好分裂敌人,让敌人比自己更弱。不管是修改355法案,抑或不时被挑起的种族冲突,表面上尽管都不是巫统所挑起,但实际上,都离不开在幕后掌握资源与操控国家机关的巫统。只要稍微对照争议的时间点,与1MDB丑闻揭露后的演进,就会明白哪些“偶然”,必然发生。

十年,表面上变了的巫统,其实没变。巫统让自己掌控的国家机关与外围组织,制造种族宗教对立,转移丑闻焦点;并以更复杂的宗教种族争议,分化、弱化在野党。巫统已不需要亲自上阵。惟十年都看不透的是马华公会,它依然喋喋不休,像十年前要求希山慕丁道歉那样,追着要纳兹里道歉。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透视大马》立场。

* 前新闻从业员,曾任《独立新闻在线》马来版主编,如今為自由撰稿人。编著有《马来西亚大崩坏:从1MDB看国家制度腐败》、《Tsunami Cina: Retorik atau Realiti?》。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