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剧心理健康问题   后疫情时代仍不容忽视


陈安棋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步调,情绪又找不到出口,而承受不少心理压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前发布报告指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就大幅增加了25%。

但是,随着国内疫情放缓后,政府已经在4月份将疫情转至地方性流行病过渡阶段,国门和各行各业也跟随开放。

当社交互动不再受到限制后,是否也意味着原本的心理健康问题,将慢慢痊愈呢?

注册心理辅导师李馨君受访时向《透视大马》说,虽然疫情缓和了,但是之前面对求学问题的青少年,他们还是会对未来感到恐惧,而之前生意受到影响的成年人,如今面对着经济压力。

“槟城大桥跳海自杀率,就是一个反映(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槟州消拯局数据显示,在2019年有13宗槟城大桥跳海案、2020和2021年各占9宗。但今年截至5月24日,就发生了15宗跳海案件,明显剧增的迹象。

数据也指出,单单在5月份,就有8宗跳海案,其中4人死亡,4人获救。

李馨君说,心理健康问题还是需要谨慎看待,毕竟疫情期间,每个人多少都会受到心理影响。

她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为心理健康做好预防工作,因为心理和生理健康一样重要。

“老话一句,预防胜于治疗。不过我也有发现一点是,经历过疫情之后,似乎加速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了解自己心理健康做的不足地方,而不是等到出了毛病才看心理医生,做扑火的工作。”

进入后疫情时代,如果一般人遇到压力冲击,而出现暴饮暴食、睡眠不好、脾气暴躁、心情低落等情况就要注意。(档案照:透视大马)

注册及执证辅导员吴恺彦则有不同看法。她指出,疫情期间面对心理健康问题者,在后疫情时代,尤其各行各业开放后,情况有好转迹象。

“经济活动开放后,大家可以看到希望,就业机会也提升了,大部分人开始找到工作,感觉有希望,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与生活。”

根据她了解,很多同行中心的求助的电话和辅导面谈的需求也降低了。

她说,话虽如此,但不能忽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不管有没有疫情,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心理问题,例如来自家庭、工作、感情等。

她提醒,进入后疫情时代,如果一般人遇到压力冲击,而出现暴饮暴食、睡眠不好、脾气暴躁、心情低落等情况就要注意。

“这些都是必须注意的症状。如果持续超过2个星期以上,我会建议他们寻求心理医生和辅导员的协助。”

拉曼大学心理咨询系助理教授余晓菱也说,进入后疫情时代,人们回到生活轨道时,还是会因为各种因素而面对心理冲击,所以需要一段适应期。

“这就好像我们以前要适应疫情带来的转变,现在又要回到去以前的生活方式一样,里面有很多不适应,不能掌控的因素。”

“例如,现在以前学生上网课,现在家长要早点起床,送孩子去学校,这是一个改变和需要适应的。还有可能是,两年之后要回到公司上班,公司和同事的变动,或者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的交通阻塞问题,上班族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浪费时间在塞车,因为之前居家工作都不需要花时间塞车。”

她说,这些问题需要时间慢慢去适应,估计半年至一年时间,一切才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不过,每个人适应力不同,所以情况还是必须因人而异。”

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2日发布报告指出,心理健康恶化问题,女性比男性受到的影响更大。

而且20至24岁的年轻人群体,比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更大;因为年轻人面临自杀和自残行为的风险过高。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