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第二日仍未获通勤信 商家感无奈


苏正义

部分的商家仍然没有从贸工部的冠病智能管理系统(CIMS 3.0)取得通勤信,被迫暂停营业。(档案照:透视大马)

我国已进入全面封锁(Full Lockdown)第2天,然而部分的商家仍然没有从贸工部的冠病智能管理系统(CIMS 3.0)取得通勤信,被迫暂停营业或是被要求回家。

根据《透视大马》向部分商会了解的情况,尽管许多企业其实已经取得该系统发出的通勤信,但是仍有部分仍在等待审批,或是等待网站流量减轻后,才能成功重新申请。

部分网民就在周三(2日)投诉,已经尝试2天,却未能够通过贸工部的系统成功申请通勤信。

早前,根据贸工部宣布,截至6月1日中午有超过51万的公司申请通勤信,其中有9万5142家已经获得批准,只占了总申请者的18%左右。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副总会长陈棋雄告诉《透视大马》,相信申请的数量太多,而这个情况也不是贸工部所能够控制的。

“问题是太多流量,服务器处理不来,要增加服务器还是要审批,所以会慢一点。”

“我刚刚还看到有人发短信来说,仍然有故障的情况。”

由于无法营业,部份商场被迫暂时“关门”。(档案照:透视大马)

陈棋雄认为,早前宣布下是各个领域向对应的部门申请,后来由转回使用贸工部的系统,因此突然暴增的流量必定会拖垮。

他坦言,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部门之间的协调没做好,如果要怪罪贸工部,其实也是对贸工部不公平,然而处理不好也对业者不公平。

“他们应该知道有什么事情会发生,好像昨天有很多的业者,好像食肆就因为没有获得通勤信,而不敢开门。”

他说,其实公会已经向政府建议,暂时允许采用过去由贸工部发出的通勤信。

“商家感到很无奈,投诉也没有用,要的是解决方案。”

对于警方宣布暂时可以使用贸工部发出的旧信函知道6月3日,陈棋雄阐明,暂时也只有雪州警方宣布,在其他的州属未见有跟进。

“这个宣布只限雪兰莪,所以很多人都在追着贸工部,因为总要有人去处理,国家安全理事会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处理好。”

未见其他州属跟进3天宽限

另外,大马杂货商总会总会长方志民受询时也证实,今早收到一些州属的会员投诉,指警方不愿意接受旧有的贸工部批准信函,导致业者不能通过路障。

“我有听到马六甲那边的会员反应,警察不给他们用旧的,但是这个比较突发的情况,可能警察还没收到这个讯息。”

他说,其实今早也和贸工部的领导层有过通话,包括建议让杂货商能够暂时带着商业注册、水电费单等作为证明,让警方批准通行。

只是持有通勤信的雇员,可以如常上班。(档案照:透视大马)

方志民也提出,其实在限行令1.0期间就曾出现过通过贸工部系统申请一周后仍未取得通勤信的情况。

“没有人想要限行令(MCO),所以我也告诉会员,大家要有给一些空间,如果觉得不要申请,就不要开店。”

“出来做生意,一定要回家,除了小乡村住在楼上,送货也是要有通勤信,不然对其他行业也不公平。这张通行证不是给麻烦是出入平安。”

他也认为,在政府提供的援助涉及的时间超过2周的情况下,或也代表相关限制的期限或会超过2周,因此也呼吁业者去申请通勤信。

贩商担心送货受影响

另一方面,大马贩商总会总会长姚文春受询时则提出,其实现阶段也未见有贩商因为未获得通勤信而不开门做生意,然而目前业者较为担心的是10公里以外的送货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实一般上都不会有问题,只是好像要自己运送商品可能会面对问题,因为可能要送去10公里以外。”

他相信如,果业者服务的是10公里以内的范围,其实应该现阶段都没有问题。

在全面封锁实施期间,国人都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档案照:透视大马)

“现在申请系统很糟糕,很多人都进不到。所以我今早也和副部长林万锋有过通话,他承诺会协助和贸消部来协商此事,因为这个并不属于贸工部的权限。”

姚文春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小贩拥有地方政府的执照情况下,就无须向贸工部申请通勤信。

MRCA:3天时间足够贸工部处理

至于,大马连锁协会署理主席刘明则相信,如果给3天时间贸工部来处理,理应是可以完成所有的核准过程。

“毕竟不是所有的商家都会申请。”

他也相信这次的情况是政府早前将审批压力给分给各个相关部门后,发现部门网站负荷不了而改变做法,而起到的结果。

他认为,这次的封锁可能会在两周后就逐渐解封,因为我国已经有了疫苗,而疫苗接种率也已经逐渐在增加,相信一旦到了某个程度就可以应对疫情。

根据观察,部分网民也投诉早前在6月1日申请时获得批准,然而2日再度检查却发现被列为“非关键行业”。

现阶段也只听到雪州警方宣布允许在全面封锁的前3天时间使用旧有的贸工部信函,而未见有其他州属作出跟进的宣布。

人民到杂货店购物时,受促排队,遵守社交距离。(档案照:透视大马)

零售商认为可遵守每4平方公尺1人SOP

针对贸消部早前宣布的防疫标准作业程序(SOP)要求限定零售业店面的入内顾客人数,刘明则认为,大型商场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有足够的地方容纳更多的人。

他认为,一些小商店或是杂货商,可能因此而会出现顾客要在门外排队的情况。

方志民则认为,其实过去杂货商都有控制进入店铺的客户人数,对于防疫都很紧张。

“如果多人,会叫他们在外面等待,等少人时才允许进来。如果杂货店把菜和鱼的放在店外,一定会遵守SOP。”

他说,甚至有些地区是属于较多外劳,部分业者也选择关门不营业。

他也建议,或许可以参考超市的做法,即通过派发卡片的方式控制人数,相信人们会逐渐习惯。

“小商店应该没有问题,主要是购物商场可能比较会有压力,因为人流比较多。”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