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的道歉


林宏祥

图:透视大马

成熟的公民社会本该对所有政治人物保持适度的怀疑。马哈迪的道歉,即便诚意十足,都还是政治策略。故此,“马哈迪该用什么方式道歉才能获得原谅”的问题并不存在。有人相信92岁的老人在忏悔,有人看到的是鳄鱼的眼泪。这样的辩论其实并没有实质意义,追根究底,这毕竟是信任的问题。

那政治人物都不该信了吗?我们对政治人物的信任,建立在他做了什么。为什么公民社会相信安华更甚于马哈迪?因为安华是马来西亚晚近20年政治民主斗争中,付出最大牺牲的政治人物。打从1998年9月2日遭罢黜后,安华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囚室中渡过。安华是这样坐言起行,一点一点把信任挣回来的。

而马哈迪做了什么?马哈迪当下致力于推翻纳吉政权。倘若目标达成,马哈迪会否在纳吉政权倒台后启动制度改革,这是未知数。然而,制度改革的先决条件,必然是纳吉政权倒台。如果纳吉保住政权,则崩坏的体制无从修复。更甚的是,假设纳吉重夺国会三分二多数优势,进而启动新一轮选区划分,增加对巫统国阵有利的选区,则我们可以想象,未来改朝换代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

2013年大选,民联得51%总选票,却仅获40%国席。倘若选区重划加剧得席率与得票率不成正比的现象,是否意味着在野党需要赢得超过60%的总选票,才能迎来政党轮替?在媒体、言论、学术自由空间受箝制的氛围里,在野党赢超过60%选票的可能,会多高呢?

实际上,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不会轻易相信马哈迪的言语和眼泪。2015年2月10日安华入狱后,民联群龙无首,最终破局,气势低迷。伊斯兰党离队,让在野党折损部分穆斯林基本盘。马哈迪究竟能够吸多少票,如今只有在票箱开了以后才能知晓。但铁窗之后的安华,无从亲上火线,力挽狂澜,也唯有让马哈迪操控大局。此举固然高风险,但事实是,第14届大选希盟能保住多少阵地,决定安华在2018年6月8日以后,能否东山再起。

如果改朝换代梦想再度落空,则马哈迪是国会在野党领袖,在下议院里要与首相纳吉面对面。如果误打误撞赢了政权,马哈迪可能被逼把戏演完;也可能翻脸背叛希盟,甚至可能掀开马哈迪与安华决斗2.0的序幕。反正政治是可能的艺术,但未来时局演变是否利于政治民主化,不在于马哈迪是否真的洗心革面,而在于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博弈。

马哈迪是应该道歉,不让历史包袱拖累希盟。然而,如果马哈迪的行为能够为马来西亚当下政局开拓新的局面,让制度改革变得可能,我们恐怕就要思考,究竟是要把精力耗在争议其道歉的诚意,抑或一步一步逼使他把戏演完,修补其22年掌政所造成的破坏?ma

* 前新闻从业员,曾任《独立新闻在线》马来版主编,如今為自由撰稿人。编著有《马来西亚大崩坏:从1MDB看国家制度腐败》、《Tsunami Cina: Retorik atau Realiti?》。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