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一vs.三分二


林宏祥

图:透视大马

如果历史是直线发展,倘若明天只会更好,则1999年大选中逼近否决国阵三分二多数优势的在野党,不会在五年后让国阵反扑狂扫逾90%国席。2004年9月获释后,安华在“低于10%国席”的残局中重振旗鼓,集结各方人民力量,终在2008年否决国阵三分二多数优势,并一举攻下五州政权。

2013年大选,在野党得一些失一些。得票率过半、国席从82增至89个,却只能退守槟城、雪兰莪与槟城三州政权。在这个基础上作战,2018年大选,对在野党又会是什么光景?

历史总是迂回。5.05后走不出困顿,政局在混乱中洗牌,希盟四党当下仅掌握71国席(民主行动党36国席、人民公正党28国席、国家诚信党6国席、土著团结党1国席),不及国席总数222的三分一。理论上,简单多数执政的门槛是112国席。若要攻进布城,希盟不仅要守住现有71国席,还必须再攻下41国席。

撇开天马行空的改朝换代方程式,姑且不谈41国席哪里找,先专注希盟现有的71国席。在这71国席中,7国席本来是挥着伊党旗帜夺下的,后来一个过档公正党,六个跳槽诚信党。换言之,倘若伊党执意上阵,希盟能否捍守这七个国席?同样的,若巫统强攻土著团结党领袖慕尤丁的巴莪区(Pagoh)国席,希盟是否挡得住?

其次,伊党当下掌握的14国席,希盟是否出战抢滩?姑且不谈选后局势如何左右巫统伊党关系,倘若希盟攻而不克,结局很可能是让国阵坐享渔翁之利。假设国阵在14国席中打下半壁江山,则纳吉重夺三分二的目标近一些,而希盟的布城梦,就要更远一些了。

其中关键在伊党。民联2015年6月破局以后,在野党就折损伊党基本盘。2016年伊党大会上,总秘书达基尤丁(Takiyuddin Hassan)坦承,拥有百万党员的伊党,在过去一年流失20万党员。然而,从数据上看,2015年9月另起炉灶的诚信党,至今都无法把伊党流失的那20%党员,转换成诚信党的基层实力。就此角度粗略评估,公正党、行动党与诚信党的联盟,甚至无法挽住属于伊党的20%基本盘。

伊党出走后,马来人支持率俨如土崩地陷,导致希盟必须借助马哈迪与土著团结党的沙石填海。无权无势的马哈迪,凭着本身剩余的威望,究竟能为在野党撑起多少巴仙的马来人支持率?能完全填补伊党出走后的空缺吗?

Invoke最近发布一个民调结果,显示巫统的马来人支持率低于41%;与此同时,伊党获14%马来人支持,比希盟多了1%。以民调合理化本身论述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们有理由质疑此民调,但2016年大港与江沙双补选选绩、2017年希盟与伊党集会人潮大比拼的实况都在告诉我们,即便以一敌四,伊党掌握的马来人支持率,即使没略占上风,都还是旗鼓相当,毫不逊色。

若希盟的窘境在未来100天没太大变动,加上马哈迪因素引惹的反弹,第14届大选的重点就在于:在野党能否三度否决国阵三分二多数优势,并保住原有州政权,作为第15届大选反扑的阵地?

实际上,未来政局充斥变数。第14届大选,是诚信党、土团党的第一次,亦可能是最后一次。若情况无突变,安华预料将于第14届大选后(2018年6月)获释。届时,安华与马哈迪之间的关系会起什么变化,是同一阵营里的相互竞争,抑或决裂、对抗、恶斗;纳吉、哈迪、慕尤丁、扎希、希山慕丁又会占据什么权力位置、扮演什么角色,都是选前说不准的事。

问题在于,连绵不断的权力角力中,在野党能够保住多少实力,促成一个势均力敌的政治生态,而非巫统一党独大、首相只手遮天的垄断局面?我们如何在本地政治光谱中,撑住多元、包容、温和的力量,而不让种族主义、宗教极端势力抬头坐大,将前者排挤出局?

2008年政治海啸之后,巫统碍于三分二底线失守,无从修宪增加选区,创造对自己更有利的条件。10年后,若海啸退潮,国阵重夺三分二多数优势,则那个得票率与得席率不成正比的不公,就要变本加厉。把三分二多数优势还回国阵,马来西亚的未来,还会剩下什么呢?

 

*声明:本文內容与透视大马网站立场无关

* 前新闻从业员,曾任《独立新闻在线》马来版主编,如今為自由撰稿人。编著有《马来西亚大崩坏:从1MDB看国家制度腐败》、《Tsunami Cina: Retorik atau Realiti?》。

*本文乃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透视大马》立场。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