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访中国显认同一带一路 学者:主张“政经分离”中立政策


杨昌奕

三位马中关系学者陈友信(左)与潘永强(右二)及饶兆斌(右)一致看好首相下月的访华行程,将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契机。(图:透视大马)

随着首相马哈迪将于4月再访中国,马中关系学者皆看好此行乃认同“一带一路”的愿景,不过他们也认为在外交立场上,马哈迪更倾向保持“政经分离”的中立态度,保障国家利益亦发挥与强国周旋的能力。

相较于前朝纳吉任相期间,带有“个人利益考量”的火热亲中政策,学者们更赞同目前马哈迪所展现的“弹性务实”外交手腕,才能让身处东盟关键位置的大马,能在中美等强国间游刃有余。

至于泱泱大国的中国,在了解到大马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优势后,尽管两国合作的大型合资计划频频生变,相信仍愿耐心与我国接触,配合放缓脚步的“一带一路”政策,继续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本周一晚在隆雪华堂举行的“马哈迪再访华:谈马中双边关系发展”讲座上,南方大学助理教授潘永强博士、马大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饶兆斌博士,以及马中总商会会长陈友信,向出席的80多位公众,分享他们对马中关系的看法。

马哈迪保持中立不选边

虽然外媒《南华早报》早前报道,马哈迪在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之中,宁愿选择靠向市场庞大的中国,惟饶兆斌却认为这只是媒体所下的耸动标题,并不能反映出马哈迪的本意。

“我不觉得马哈迪会明确说明站在哪一边,基本上大马在国际舞台上,依旧保持中立,若仔细研究访谈的字里行间,相信马哈迪只是想表达,大马在经济发展方面,选择了中国,不意味其外交立场变化。”

这番看法得到另两位主讲人的认同,3人皆强调,与其说我国的外交立场随着希盟政府上台而转变,倒不如说是马哈迪重新延续并匡正自1970年以来,我国选择中立的外交政策。

潘永强形容,马哈迪目前所选择的外交手段,是“政治与经济分离”的模式,一方面继续与中国保持友好的经贸来往,但同时在政治与国防问题上,站稳符合本国利益的立场。

“这是一种即弹性又务实的姿态,大马回到过去一如既往的立场,也就是不结盟、不亲美或亲中,选择中立。”

Delegates take souvenir photographs beside Asean country flags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49th Asean Economic Ministers Meeting and Related Meetings in the Philippines, today. Philippine President Rodrigo Duterte urged Asean trade officials to remain committed in taking the RCEP agreement to a substantial conclusion. – EPA pic, September 7, 2017.

他进一步分析,相较于靠拢强国,马哈迪更想落实的愿景,是重振大马在东盟国家中扮演的“中等强国力量”,发挥与强国在战略间的周旋能力。

“在敦拉萨任相时代,我国确实以此发挥力量,惟来到纳吉执政时期,却失去了威望,甚至沦为向中国讨钱的利益挂钩关系,如今马哈迪希望把这股优势拉回来。”

有者虽认为性格强悍的马哈迪,将使得马中关系处于不稳定,但潘永强却否定这样的说法,强调大马正与中国处在一种博弈的状态下。

“马中关系即使因中资项目遇阻生变,然而这样的矛盾却未蔓延到其他层面,在中国忌讳的西藏和台海课题上,马哈迪都不刻意挑衅。相对的,中国也没撕破脸皮,做出惩罚动作。”

谈到其中的厉害关系,他点出:“这是因为中国晓得我国扮演的地缘战略角色,他们不愿失去大马。若双方关系生变,对两者都不利。”

中国认为纳吉易”搞定“

潘永强指出,马哈迪上台后,大刀阔斧对纳吉执政时期的对华经贸政策进行“处理”,无非是因为后者在拉拢马中关系的背后,存在着政治利益的私心,如今需要将这段关系重新平衡,回到国家利益的考量上。

不过,饶兆斌却有不同见解,他认为其实纳吉的外交立场与历任首相无异,都秉持“中立”思维。之所以出现“纳吉过于亲中”的印象,其实与各强国如何回应大马亲近的态度攸关。

“事实上,除了中国,纳吉也与美国和日本等强国领袖亲近,借此标榜本身‘穆斯林精英’的形象。然而,后期各国发觉纳吉形象不讨好,选择静下来,反观中国却独排众议,对纳吉与大马显得深具兴趣。”

Malaysian Prime Minister Najib Razak (left) wi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during the welcome ceremony for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 in Yanqi Lake, north of Beijing, China, on May 15. China is set to be one of Malaysia’s biggest foreign investors, buying up valuable land and building ports. – EPA pic, May 19, 2017.

他剖析,这是因为中国发现纳吉的亲近存在个人利益,认为较容易“搞定”对方,所以才展现出热情回应。平心而论,纳吉的外交取向仍是讨好各国。

此外,饶兆斌提出马哈迪的4项外交策略调整,来证明大马相当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只不过天秤如今更趋向“平衡”的指标。

“第一,马哈迪只是重拾中立的外交态度,却不等于推开中国。第二,重新关注东盟作用,尤其在中美博弈间发挥稳定作用。第三,从伊斯兰世界的纠纷抽身而出。第四,委任擅与公民团体打交道的赛夫丁任外长,将这些组织的价值观,体现在我国外交上。”

马哈迪于上月杪曾表态,他4月之所以要到中国出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会,目的是为了更了解这项来自中国的倡议

饶兆斌认为,马哈迪已借此释放出认同“一带一路”的善意。原因无他,因为马哈迪其实在价值观方面,与中国的外交理念不谋而合,包括对亚洲的价值观、抨击西方国家的虚伪等。

“马哈迪可说是对事不对国,虽然他对东海岸铁路的议价不苟同,但不等于他反对‘一带一路’的愿景。相反他拥有战略眼光,看得见这项倡议的好处,认为它不应局限于利弊的观点,而应思考怎样让它变得更好。”

Perdana Menteri Dr Mahathir Mohamad awal minggu ini mengumumkan Putrajaya akan membatalkan Projek Laluan Rel Pantai Timur (ECRL) dan dua projek saluran paip gas yang ditandatangani oleh pentadbiran Barisan Nasional dengan syarikat-syarikat China. – Gambar EPA, 23 Ogos, 2018.

”一带一路“改良迎合伙伴国

另一位主讲人陈友信,则向出席者解释,在经过5年的推行后,“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中国方面正积极检讨,推出“升级版”的“一带一路”,来迎合各国的国情。

“在调整‘一带一路’的步调上,如今提出了3点注意,分别是遵从当地国家的法律与风俗习惯、融入当地的民情,以及在文化与教育方面进行提升,为伙伴国创造价值。”

他提醒,马中双方在人才方面,存在着互补的需求,一方面中国可借鉴我国的多语人才培训,并了解伊斯兰文明元素;同时,大马则能向中国的科研专才取经。

在种种利好因素下,陈友信对首相下月的访华行程,感到“谨慎但乐观”。

“虽然马哈迪首次访华时,中国网民抱有成见,但相信双方关系源远流长,不会因此受阻。”

【延伸阅读】

中美贸易战 马哈迪:选择中国而不是“善变”的美国

出席第2届一带一路高峰会 马哈迪确认4月访中

分析员盼马哈迪为东盟注入新气息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