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专才回流政策吸引不了专才回国?


陈日佳

我觉得,人才机构的人才回流计划失败,很大原因是执行者并不是道地在国外居住的大马人。(图:透视大马)

我3月刚到英国时加入了一个“大马人在世界各地”和两个“大马人在英国”的面子书专页。509后,这三个专页内都不约而同有人提到是否会因为换政府而回国发展。在超过500个回复中,仅有数十人宣称会考虑回大马发展,很多人则重申心系大马,但是不会回国发展。

这些回复的人当中,除了少数是娶嫁到外地的大马人,其他的多是专业人士如工程师、专业医疗、大学研究学者或是资讯科技。其中不少自称曾是玛拉基金奖学金得主,学成完毕后选择不回国。

其实在数年前,大马人才机构(TalentCorp)就马不停蹄的联系世界各地的大马人才回国,我们也知道其成果有限。一名目前在英国医院里工作的专科医生告诉我,她在英国医院里所看见的华人医生里,几乎一半是来自大马。

我认识八打灵区某所私立大学的一名教授,他5年前接受人才机构的邀请从英国回流大马,但是不到两年他就后悔了。

我觉得,人才机构的人才回流计划失败,很大原因是执行者并不是道地在国外居住的大马人。很多人可能以为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他们以为降低税务,或是伴侣获得永久居留权就是很好的配套,但是这基本上大错特错。很多人都提出很多人才不回流的原因,各有对错。

但是从我居住在海外的经验, 我觉得要专才回流成功与否,决定于整个社会和工作环境;钱并不起决定性的因素。 在已有家庭的海外专业人士中,收入并不一定是他们最大的考量;相反的周遭环境和孩子的未来才是关键问题。

打个比喻,英国的小孩免费教育,上课如放牛、上课的书包只有一本书、放学没功课、10岁才人生第一次考试。但是在大马,华小生一年考试最少4次,还必须要在学校上课事件付费上电脑班。单单是这一个教育制度,就已经可以让很多父母打退堂鼓!

一名在英国的大马籍专科医生说,政府虽然在政策上是欢迎专业人士回流,但是在制度上是歧视他们。一名专科医生回流大马必须先要在大马医药协会注册,然后还必须要在一名主管的监督下完成实习期才能正式“独立”。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回流的专科医生发现他们比所谓的“主管”还要经验丰富,视野更广阔。  

我所认识的那名教授专长是研究医药专用的筛查微阵列 (screening microarray)。这种研究是美国欧洲的研究重点,能快速而准确的确诊。但是科研却不容易进行,除了需要大量金钱以外,还需要庞大的团队支持(他以前的科研团队仅仅博士就已有7位!),例如生物科学、工程、医学和化学系的研究专才各司其职。但是回流后才发现原来大马根本没有资源。英国的医疗研究资源丰富,他的团队以前一年可以申请15个研究基金,回来后才发现在大马根本不可能成立自己的团队,而且大马基本上一年只有不到三次的申请科研拨款机会,而且在私立大学获拨款的机会更小。

另一位在荷兰拥有20年工作经验的专业工程师,也是一度想要回流,但是大马工程协会要求他必须在大马执业一年后再申请大马的专业工程师资格,还必须要呈上SPM马来语(合格的)证明,让他打消念头。

换句话说, 人才回流大马是否能让他们一展抱负,提供职业可发展的机会和组建自己团队是更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大马人才机构的专业人士回流计划可说是收效甚微。新政府上台后必须要思考如何吸引外流专才,其中中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可能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模式。 此外,也可以鼓励大学或是医院,以特聘方式邀请海外专才每年回国合作一或两次,数年后再提供回流配套。这种方式能让专才们多适应大马的制度和观察大马的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也必须要确保各个专业团体能配合政府政策降低和接受海外专才的条例。

否则,相信十年后,我们依然还是再继续原地跑步谈论专才回流。 

* 毕业于英国雪菲尔大学化学工程系,目前是英国马劳,在一所小大学任教。科研兴趣为微流控、复合聚合物,微型卫星推动器和火箭燃料,业余爱好喜欢研究 军事与航空科技研究。只会用工程和科学的角度看政治的庸才。

*本文乃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透视大马》立场。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