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发专栏】候选人遴选机制之匮缺


唐南发

选民一般不在意的,是各个政党如何遴选各自的候选人。(档案照:透视大马)

我曾经向一些外国朋友介绍关于马来西亚选举的录影,竞选期间的激烈和热闹气氛都令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马来西亚是个半威权国家,恶法一箩筐,又有着敏感的种族和宗教区隔,因此本以为一切都很受限制,看了这些影片才知道原来我们有着多如牛毛的政党,过去十几年在野党的群众演讲往往人潮汹涌,而民众对投票的热情更是举世罕见,选举犹如沦为一场向世界展现“我们也有民主”的庆祝大会。

因此,我都会告诉他们这一切只是表面,因为马来西亚虽然是个热衷选举的国家,好些选民近年还喜欢把投票等同救国,但对选举的实质内容却认知有限。例如很多人不知道国会一解散,国会议员就恢复普通民众的身份,因此不应该继续称他们为议员。

很多人不知道国会一解散,国会议员就恢复普通民众的身份,因此不应该继续称他们为议员。(档案照:透视大马)

我们甚至不应该尊称议员们为YB(Yang Berhormat,英国则是Honourable)。根据英国西敏寺议会制的传统,出了议事大厅,议员就是议员,不必称之“尊敬的”,就连给议员写信,也无需写”Honourable”,称对方先生或女士,抑或直呼其名即可 。既然是民选代议士,为民服务,又何必让对方感觉良好?滥用YB一词,是封建心态作祟。

当然,政府也成了看守政府(caretaker government),无权颁布新政策,一旦涉及竞选期间宣布拨款或津贴之类的措施,等同贿赂买票,理应受到反贪委员会调查。这样的不当行为,国阵已经是惯性,希盟则是偶尔为之。

另外一个很关键,也是选民一般不在意的,是各个政党如何遴选各自的候选人。有了透明,合理和清楚的遴选准则,可以避免有潜力的候选人之间恶性竞争,进而导致党内不协调,甚至影响胜算。像是英国的工党就有一套候选人必备条件,包括对选区的熟悉度,地方上的活跃度,参与公务的经验和政见,协调工党与居民意见分歧的能力,以及工会的活动等,最后一项和工党起源于工会运动有关,候选人还必须经过面谈。

除了社会主义党规定党员必须认领某个选区,服务若干年才能上阵之外,马来西亚的政党基本上没有候选人的遴选机制,因此谁能出位,既取决于地方人脉和服务记录,更仰赖党领导层的青睐,巫统和马华尤其如此。而这次大选,看守首相伊斯迈沙比里只是党副主席,在他之上还有署理主席莫哈山和主席阿末扎希,谁的人马能够获得更多上阵的机会,很值得关注。

公正党也因为缺乏透明的候选人遴选机制,峇都区就出现了两个同党籍的前国会议员蔡添强和峇拉巴卡兰抢着要守土的纠纷;下来安华和拉菲兹派系各自有多少人马竞选,也能让人一窥党内斗争的状态。

公正党也因为缺乏透明的候选人遴选机制,峇都区就出现了两个同党籍的前国会议员蔡添强和峇拉巴卡兰抢着要守土的纠纷。(档案照:透视大马)

至于行动党,日前宣布以吉打里州议员雪芙拉代替普遍被视为选区服务不佳的黄德上阵文冬,惹来后者强烈不满,径自宣布将以“人民旗帜”的名义再度参选,人民在被遗忘多年后,再度有价。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为了回应黄德的强硬姿态,干脆祭出独立调查中心的民调,显示黄德在文冬选区不得民心,雪芙拉反而颇受欢迎。这种做法,算不上是制度化的候选人遴选标准,恐怕还会加剧地方上党内基层的分裂。

毕竟基层党员也会质问:既然可以用民调否定黄德,为什么又不给巴生做个民调,看看多个社团相挺的前国会议员查尔斯圣地亚哥,是否真的享有好的口碑,反而硬把他拉下马还不给一个说法?

此外,行动党柔佛州主席刘镇东近几个月频频和林吉祥一起出入,并传出他有意取代后者,在伊斯干达选区上阵。既然如此,行动党领导层是不是也在当地做了个民调,证明刘镇东确实深得民心呢?

缺乏制度化和透明化的候选人遴选程序,结果就是和领导层关系融洽又听话,甚至会拍马屁的人上阵的机会较大,这样的人也不必先在选区服务,只需凭着党的人脉和资源,把自己打扮成军师,在群众大会和媒体面前吹嘘就能赢。如此一来,选民还能投选几个真正有素质的候选人?

* 唐南发,标准猫奴,自由撰稿人。研究兴趣范围包括难民与移工议题,以及东南亚区域政治,视人道主义为国籍(humanity is my nationality)。热爱阅读,下厨,骑车和了解世界各国茶酒文化。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