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籍问题是大马人心中的痛


透视大马

罗哈娜的案例再次让还有许多马来西亚人感到心痛,遭父母亲抛弃之后,罗哈娜由一名华裔幼教师收养。(图取自脸书)

无国籍巫裔女子罗哈娜亲生父母在22年前弃养只有2个月大的她后潜逃回印尼一事,已广泛引起了大马与印尼人的关注。

罗哈娜的印尼籍母亲辞去幼儿园清洁工后就回到自己家乡,其她父亲在没有留下任何法律文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导致她一直处于无国籍状态。

一般上,如果父亲是大马人,母亲并不是马来西亚人,两人又未有注册结婚,他们的孩子就会变成无国籍人士。

罗哈娜的案例再次让还有许多马来西亚人感到心痛,遭父母亲抛弃之后,罗哈娜由一名华裔幼教师收养,而这名老师的工作地点,正是其生母离开马来西亚前的那一所幼儿园。

因受到种族宗教政治、怀疑和恐惧而使这多元社会变得脆弱的情况下,这位83岁的单身女士按照了伊斯兰教传统领养著今年仅22岁的罗哈娜,这名养母的行为更受到大家的尊敬。

两人虽是不同宗教与种族,但这无阻罗哈娜的成长。

这一点非常珍贵,因为除了领养了一名无国籍的孩子,养母的同情心、同理心与牺牲都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因素都可以让这名“孤儿”在生活中有著不同的遭遇。

即便如此,无合法文件的罗哈娜,最终还是被迫辍学了。

罗哈娜养母照顾罗哈娜多年后,也如其他热心的监护人一样,同样期待着自己孩子有一天能够结婚、有事业、有幸福。

多年来,罗哈娜和其养母都开始了解到,无国籍意味自己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事业、可负担的医疗保健、甚至一般幸福。

对此,罗哈娜在2016年时就为自己申请了国籍,惟一直未得到任何答覆。

正如行动党泗岩沫国会议员杨巧双和其他政治人物早前的言论,他们希望政府检讨和改革国内公民权法,而非对无国籍个案采取行动。可以肯定的是,国内有著无数如罗哈娜般的案例,只是他们未获媒体重点报道。而这些无国籍人士都在迫不及待地成为大马人。

对此,我们希望政府学习罗哈娜养母的人道主义精神,解决不同宗教与种族的无国籍问题,若非如此,相信这些人士的申请将再次遭到忽视。

相信对于无国籍人士而言,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拖延(申请)都让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然而,政府若以个案方式处理无国籍问题将注定是失败的,因欲解决此问题确实需要重新检视公民权政策和现有的法令。

再者,以人道主义方式解决罗哈娜等其他类似案件,相信可有助消除对政府的任何怀疑,甚至指控,尤其指政府在处理这问题的方面带有一些种族或宗教偏见。

所以,当局理应学习罗哈娜养母的人性来解决无国籍问题。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