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民难实现精准农业 粮食自供自足恐难维持


邱玉珊

全球面对严重粮食危机,而要化解危机除了传统农耕外,机械设备必须更上一层楼借助“人工智能”来发展精准农业。(档案照:透视大马)

近年来,全球面对严重粮食危机,而要化解危机除了传统农耕外,机械设备必须更上一层楼借助“人工智能”来发展精准农业,国内农民认为,农业国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政府在农民配合下推动现代化农业。

农民认为,在人工智能的配合下,马来西亚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国家可以满足自供自足的需求,无需依赖进口,然而这一点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发展,单靠小农民发展精准农业是力量不足。

马来西亚果农总会总会长陈绍厚指出,所谓的精准农业必须依赖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改进农作物的生产方法。

他直言,小果农是难以实现这一点,因为果园位于偏远地区网络不发达,且小农小民无资本无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政府应肩负收集数据库的重要角色,以便我国农业发展可实现自供自足,无需依赖进口粮食。

陈绍厚指出,所谓的精准农业必须依赖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改进农作物的生产方法。 (图:透视大马)

他强调,设立数据库必须由政府来实行,例如监督果园以及预估已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和收成估算,当中涉及的庞大投资和人力物力是政府由能力组成。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陈绍厚说,政府在此方面发展不足,在马来西亚只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能力收集属于自己果园的数据,小农小民只能望天打卦,气候好则收成好,收成不佳,政府只能进口水果来满足国内的需求量。

他接受《透视大马》访问时指出,果农面对的窘境是互联网发展不完善、欠缺对农民补足发展现代化农业,同时农业严重缺乏员工。

他直言,精准农业可以节省浇水和施肥的人力与时间,无奈在收割和包装上需要大量的人力。

土壤传感器(Soil sensor)可收集土壤成分分析。(图:Top Fruits提供)

“我们需要由政府成立一个数据库,包括软件开放、互联网设备,监督全国果园的产量和收成,监视农作物的健康和病害虫,收集天气、植物质量和土壤数据,即提升农产效率。”

他坦言,如果由农民自行研发人工智能实现精准农业,只是个别果园的数据,唯有以国家的能力才可以监控全国农作物的出产地和产量,例如香蕉产量多少,出口多少,西瓜和木瓜的产量和出口量,政府可以掌握。

他强调,只要政府愿意发展精准农业,果农一定会配合转型,只要有果农从中得益后可以协助其他农民,各族农民可以受惠,特别是许多年轻人开始愿意朝向务农发展。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俄乌战争和全球通膨后,政府应该意识到粮食危机,政府结合农业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如何可持续地在现有土地上提升粮食产量,化解危机,以人工智能来提升农艺学和机械设备。”

果园内的灌溉系统(irrigation system)

低价蔬菜投入科技化回筹低

相对于果园面积广,菜园更适合转型精准农业发展,唯马来西亚菜农总会主席林仕伟说出菜农的难处,并非所有蔬菜类都适合。

他解释,一些蔬菜价格低廉的蔬菜,若投入大量的资金种植,低回筹率使得农民得不偿失。

“小白菜、菜心和黄瓜的售价两三令吉,怎么可能可以投入人工智能,除非是灯笼椒、有机蔬菜以及一些温室栽培的水果和蔬菜才有可能。”

他直言,在金马伦有来自荷兰的一家外企投资数千万令吉来培植,每一颗蔬果的售价在10令吉以上,那么才有可能有农民有能力投资。

他不否认投入现代化农业,例如运用人工智能来监督土壤和气候,在适当时候浇水和施肥,在此方面就可以节省人力消耗,唯在采摘收成蔬菜,最终还是要依赖员工。

“收割菜心是机器无法替代,那一些黄瓜成熟了可以采摘,那一些还未成熟不能采摘,都是人力来观察。”

尽管迈向现代化农业的道路艰巨,林仕伟表明,愿意配合政府实施,唯有现代化农业可以保障产能和产量。

除了政府的决定,他说,还要解决农耕地拥有权问题,由于一些农耕地是由州政府租借,农民只能在土地上耕种,若投入大笔资金来机械化,在土地被收回时,一些都付之流水。

顶好榴梿园使用无人机操作(图:Top Fruits提供)

“人工智能软件和系统、土地以及网络都需要投资,我们农民愿意配合政府建立数据库。”

所谓的农业技术最大的发展是传感器连接互联网,而联网的农民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改进生产方法,地面上的传感器可以监视植物的质量、土壤和天气,农民可以通过回传的田间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数据,确定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种植地点,以及可以防止浪费的种植量。

另外,农业可以使用无人驾驶飞机和卫星可以监视作物健康和病虫害,从而防止收割时作物歉收。农场设备还可以捕获有关预期作物产量的数据。

我国首个实行精准农业榴梿果园

要实现以上的精准农业,所需投放庞大资金外,真正需要的是为农业转型做出改变的决心,在我国就有一个榴梿种植园正使用高科技技术来提高榴梿产量。

他们利用无人机来喷洒杀虫剂,传感器采集土壤读数以及运用一键喷施肥,顶好水果有限公司项目董事陈书贤告诉《透视大马》,精准农业是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种植环境,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

他说,我国农业从早前是传统,起早摸黑到果园,凡事亲力亲为施肥浇水,可是当果园从科技化到精准农业后,无论是产量和榴梿品质都有一定的保障和成果。

“第一,我们的榴梿产量增加减少依赖人力,第二,节省施肥和准确浇水。我门的成本减少40%,产量则是增加50%,虽然投资大量资金,可是你会等到更多的回报。”

他说,下一代的年轻人务农不会像父辈一样亲自到园地,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来监管果园的一切,利用感应器来施肥和浇水,追踪果树的成长和分析土壤情况。

陈书贤指出,精准农业是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种植环境,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 (图:透视大马)

“这一切都是科技赋予我们的精准种植,这才是真正做到降低成本,也实现提高产量。”

他直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榴梿产业上并没有任何数据,无论是榴梿树、土壤和开花的数据,我们的公司也是从3年前开始记录数据,善用机械化和科技化来分析水分和肥料用量。

他表明,该公司已经成立一个团队,并且愿意协助有意迈向科技化转型的榴梿农民,增加产量和减少成本。

他说,许多农民过于依赖外劳,没想过要科技化,然而精准农业可以帮助农民去了解每一颗榴梿树所需要的水分和肥料,什么时候需要浇水和施肥。

“我们的团队有提供咨询和顾问服务,知识转移,过去3年的努力我们今天终于看到成果。”

他表明,果园内的榴梿树从前每个月施肥数量减少,也减少依赖员工,时间管理成本控制得当,即使外劳不足也不需要头疼,无论如何,传统农业一定会被淘汰,农民一定要改变。

“有了精准农业,当化肥价格上涨,我们可以靠取得的数据来使用混合肥料,每一亩地可以种植多少榴梿树,多少产量等等。”

果园内的洒水(sprinkle)系统。(图:Top Fruits提供)

他坦言,投资精准农业得到的回报是可观,而他愿意投入是为了下一代,将来打理果园只需要在坐在办公室看数据。

“我们明白马来西亚的榴梿产量无法媲美泰国的产量,泰国产量可以去到10万吨,马来西亚只有2000公吨,我们不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是为了下一代的农业发展。”

目前,顶好(Top Fruits)种植园160公顷土地上都有传感器,将土壤质量和含量的数据传递给工人的手持设备。这些传感器是安装在杆子上的盒子,用一系列电缆连接到土壤上。他们的目标是到2024年,整个种植园都应该配备这些传感器。

该公司在过去3年为这项技术花费了大约400万令吉,产量增加50%,减少30%的人力。

该公司现在每年能从其农场生产800吨榴莲,其中80%以上的农作物在工厂里冷冻后出口到海外,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中国。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产量,顶好正在通过建立一个实验室并与当地大学合作来进行研究。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