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家长每月教育开销逾千令吉 家总:过度迷信“补习神话”


梁丹袖

华社向来禀承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信念,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心态,令许多华小家长给予孩子教育方面的开销时,一点都不手软。根据粗略统计,华小家长平均在一个孩子身上,每个月花费上千令吉的教育开销。不过,家长组织认为,华小家长纷纷送孩子进行课后补习,属于“病态”的教育现象。

在孩子的教育开销方面,家长普遍花费最多的是补习班和安亲班,许多家长每个月花费超过600令吉,让孩子报读各科目的补习班。此外,许多华小学生来自双薪家庭,这些学生在放学后皆被送到安亲班,一直到家长下班后才把他们接回家,安亲班月费也因此成为一笔难以避免的开销。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家长会总会筹委会(家总)主席黄华生把华小家长天天让孩子补习、上才艺班等的行为比喻成“身体进补”。

“身体虚弱才需要吃补品,要是身体健康,为什么还要天天补?偶尔补补就好了嘛!天天进补反而会高胆固醇、高血压的,懂吗!”

“只有东南亚才有这种‘补习神话’,为什么有这种做法?外国很多国家已经淘汰这种做法了。”

“这不正常,大家都是为补而补,因为没人监管这一块,所以才会形成一种乱象,比如学生因为补习买上30、40本作业书、参考书......华小严重商业化,简直就是一块肥肉。这不是今天才发生,而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事。”

一名林姓家长指出,他每个月花费约1100令吉在儿子教育费方面,若加上零用钱和交通费,总共是1500令吉。

“因为我们夫妇俩都工作,所以把孩子送到安亲班,他上的安亲班也提供补习,每个月共720令吉。我孩子的同学也都有补习,不送他去补习,会担心他成绩追不上。”

“为了加强我儿子的英语掌握能力,我也另外送他到英语中心,让他恶补英语,这个英语班每个月200令吉。”

除此之外,孩子每个月的交通费是300令吉,而学校的课外活动与其他费用,大概是150令吉。

这名育有两名子女的家长说,两夫妇这些年来都将薪水的主要部分,花费在栽培两名孩子身上,儿子每个月花费1500,而大女儿因为有上才艺班,所以开销接近2000令吉。

“这么多年来也习惯了,我们夫妇平时也没什么消费......大部分薪水都用在孩子身上。”

《透视大马》发现,尽管国内经济低迷、百货膨胀,国小家长个个束紧腰带来应付家中小孩的开学开销,另一边厢的华小家长给孩子的教育费砸钱时,却是一点也不手软。

较早前,记者走访万达镇培才二校,发现每位学童光是开学消费就轻易超过500令吉,这还不算每月数百或上千令吉的交通费、补习费、才艺班学费等开销。

詹女士和陈女士的孩子今年都是培才二校5年级的学生。

两位母亲在记者的询问下开始一人一句地拼凑孩子开学时,从头到脚所需的每一分钱。

“一套校服要50令吉,至少要3套才够换洗。”

“运动服是跟学校买的,比较便宜,上衣和短裤加起来差不多25令吉。”

“校鞋一双大概50令吉,当然不可能只有一双。

“书包基本也要100块,还有水壶叻。”

在一旁的何秀明女士补充,儿子的书包她都会挑贵一点的比较耐用,“我儿子的书包300块!但是一年级用到现在(五年级)。”

“校服、校鞋其实也是蛮耐的,只是小孩子有时候脚啊什么的变大了,所以就要换。”

屈指一算,孩子开学期间的衣着、用具与消耗品如作业簿和文具等加总起来,一不小心就啃去家长500令吉左右的收入,但这一切都只是开始。

交通、补习、课外活动费用加总可上千

47岁的梁先生有一个就读5年级的女儿,根据他的说法,孩子最花钱的地方,其实是安亲班和交通费用。

“有时工作要出坡,两个人(自己和太太)都要做工,所以就安排私家车(transporter)接送。”

“幸好我们工作时间比较自主,大部分都是自己载送(孩子),不然私家车拜四拜五各载一轮而已,从学校到甲洞,一个月8趟就要200块!”

50余岁的郑女士开车接送孩童超过20年,她向记者透露,如果孩子的目的地和学校一样在万达镇,每月的收费差不多是130令吉。如果是八打灵的其他区域,每个月约莫是250令吉,较远的地区如7、8公里以外的斯里白沙罗,每个月的收费则可能高达350令吉。

但让人皱眉的交通费,再贵都贵不过孩子的“校外学费”——补习。

王女士给今年升读5年级的女儿报读了3科的补习,每月的补习总费用是500令吉。

45岁的周先生和记者分享,他的孩子补习补两科,所以是一个礼拜两次,一个月240令吉,但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多,因为他听说“其他人(家长)付更多!”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1年级,一个5年级,所以我还得乘二,一个月要付480令吉的补习费。”

周先生指出,除却补习,他的孩子还和学校的同学们一样,参加不少课外活公或才艺班。

“学校会有课外活动,比如说羽球,每个月大概是50令吉的样子。如果参加一些比较特别的项目比如说robotics(机械社团?),一个学期的费用可能高达700块。”

“当然,比如羽球那些,球拍什么的还要我们自己买。”

据悉,一些忙于工作的父母会选择把孩子送入安亲班,大多安亲班包括午餐、接送和课辅的服务,每月收费介于500令吉至700令吉。

国小家长辛苦拼凑教育费

《透视大马》曾于12月走访国小和购物中心的开学用品特价区,记者当时从国小家长口中听见的事实和华小家长有着明显的差距。

来自武吉加里尔的西蒂玛丽娜披露,因为百货膨胀,她今年给家中3名孩子严谨的1000令吉开学预算。

另一名母亲珊达玛丽为了应付两名孩子起价的开学用品,不惜扣减全家庆祝圣诞佳节的预算,甚至还取消了全家的假日出游计划。

更甚者如32岁的单亲妈妈阿丽莎,因为走投无路而选择骨肉分离,把孩子送到远在霹雳的娘家。只有这样,她微薄的收入才有办法支撑孩子的教育支出。

购物中心特价区30令吉一套的校服、10令吉一双的校鞋,和华小家长口中50令吉的校服、50令吉的校鞋略有出入。

经营安亲班5年的年轻业者陈曼雯表示,“那是因为(华小)父母要求给孩子最好的!”

陈曼雯指出,马来西亚的基本教育其实很健全,尤其是城市学校,不但教学完整,师资也很优秀。

“学费是免费的,课本也可以借,电脑班、美术班、课外活动什么都有。孩子如果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就不会需要额外的东西。”

“比较好的华小,它们的老师时不时就会去培训,马来西亚的学校提供的已经很够。”

她进一步说明,没人否认现今百货膨胀,生活成本变高,但若对比教育支出和日常开销,就会发现教育支出很合理。

“你回想看看,我们以前有补习补到这样吗?父母觉得(教育支出)很重是因为望子成龙,学校已经有数学课了,还要补习数学,补完数学还要孩子上心算课……”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