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疫情期间自杀率高企 专家认为先解决孤单问题


透视大马

自去年政府落实行动限制令起,国内自杀未遂与死亡案例就不断上升。(档案照:透视大马)

当一名年约20岁的少女坐在32层高的露台时,经验丰富的消防员朱雅纳阿兹兰则小心翼翼计算著下一步行动。

这名消防员清楚知道,一旦出现失误就足以让这名少女的失去生命。这名少女在新冠肺炎疫情间失去工作而患上抑郁症。

朱雅纳阿兹兰仔细研究每个角落,努力与少女保持距离,而他当下的念头,就是想要拯救该名受害者。

“此事发生于上週,雪莪兰州双溪毛糯一间组屋单位,当时该名子女坐在32楼的小阳台,那里的空间相当窄小。”

他接受《透视大马》访问时指出:“每一步我都必须想得很仔细。我承受不起任何一点小失误。我需要策略并将其执行。”

当朱雅纳阿兹兰靠近该名女子时,她就向朱雅纳阿兹兰发出警告,并给予少于1分钟的时间,要这名消防员与她保持距离。这显示了该名女子欲寻死的决心。

他说:“对方只给我20秒移到适当的位置,若我无法保持距离,她就会跳下去。此时我就明白,说服对方打消自杀念头已是不可能,我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将这名女子带到安全的地方。”

朱雅纳阿兹兰向居民帮忙,分散该名女子的专注力。同时,他也提供该名女子一瓶饮料和一部手机。

“我要求其中一名居民不断向女子谈天,分散其注意力,让我有机会靠近对方。”

“这并不容易,因对方的一条腿已悬在外面,若我抓住她,对方摔倒的可能性相当大。”

与社交隔绝和孤独感可导致抑郁症、焦虑症、滥用药物、家庭暴力和自杀案增加。(档案照:透视大马)

“我就在等待最佳的时机,那只是一个瞬间的动作。当她注意力被分解时,就迅速抓住她,把我所有的重量压在她身上。”

朱雅纳阿兹兰说:“我让她平静下来,而我的团队也前来救援,把她拉到安全的地方。”

他还说,在过去1年,仅仅雪州就有37宗自杀未遂案件。

在吉隆坡方面,消拯局在2020年就录得17宗案例。

吉隆坡消拯局代言人指出:“17宗案例中,有14人成功被救,1人受伤,另2人死亡。”

在槟城方面,当局在今年1月至5月接获53宗自杀的投报以及19宗自杀未遂案件。

数据也显示,自去年政府落实行动限制令起,国内自杀未遂与死亡案例就不断上升。

包括国家消拯局的多份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至6月间,仅是消拯局就接获了88宗自杀例,当中有78人获救,7人受伤和3人死亡。

至于卫生部,该部在去年1月至6月期间,就接受465宗自杀的投报。

与社交隔绝和孤独感可导致抑郁症、焦虑症、滥用药物、家庭暴力和自杀案增加。(档案照:透视大马)

心灵扶助协会(Befrienders)方面,该组织在去年首个行动限制令(MCO)期间,即3月18日至5月16日,就接到了4142个通话,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而想要寻死。

解决孤单感

面对自杀案增加的情况,博特拉大学医学和健康学院讲师西蒂依玛说,限行令明显将精神问题的人推向自杀边缘。

这名精神病学家说,限制或封锁,会进一步使精神有问题者受到孤立。

“在封锁期间,社会暴力、自我伤害和滥用药物的情况相当高。想象一下,他们被隔离在一个小空间,这对精神有问题者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她指出:“严重的孤单感可引导他人自杀,若有关人士曾有自我伤害的情况,那自杀率就会更高。”

拉曼大学临床心理学负责人彭开贤告知《透视大马》,隔离的策略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社交,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与乐龄人士,因该群体接触社交媒体的机会有限。

他说,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与疫情或隔离的影响。

正如西蒂依玛所提及的,他也认为,这些措施或会加剧精神患者的病情, 其他人或会出现新的心理疾病迹象。

隔离的策略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社交,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与乐龄人士,因该群体接触社交媒体的机会有限。(档案照:透视大马)

彭开贤说:“与社交隔绝和孤独感可导致抑郁症、焦虑症、滥用药物、家庭暴力和自杀案增加。”

他指出,要解决问题就是处理孤单的问题,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进行短暂的接触干预。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对两组人进行了为期6周的观察;一组为自己做善事,一组为他人做善事。”

彭开贤说,结果显示,为他人做善事的那一组,通过改善社会关系和感受到更大的快乐和幸福,在心理上得到了正面的迴响。

至于短暂接触干预方面,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自杀行为人士。

彭开贤指出,一个短暂如5至10分钟的通话、信息或明信片,都可以阻止那些有自杀倾向者。

他说:“在其他国家已证明,用此方法可有效降低自杀率。”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