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从强暴玩笑看父权社会


比性骚扰、性侵犯及强暴更可怕的,是社会集体将事发的原因归咎于受害者身上,选择性忽视加害者才是性犯罪的始作俑者。(图:欧新社)

17 岁的在籍中学生艾茵(Ain)录制视频,内容讲述一名男老师胆敢在课堂上拿强奸来开玩笑,并在女学生面前告诉男学生 ”要强奸就要找 18 岁以上的女生“。视频一出,立即引起社会一片哗然。一堂本应用来教育学生防范性骚扰的课堂,变相成为大型的言语性骚扰现场。

事发后,艾茵认为校园不安全,拒绝到校上课。虽已通知校方缺课理由,她却仍然接到校方的警告信,该信函指出如果艾茵逃学或在没通知学校管理层缺课原因,将会被学校开除。此事一出令社会哗然——涉事的男教师和威胁要强暴艾茵的男学生从未受到任何处分,勇于发声的艾茵却收到警告信!

从艾茵揭露该事件至今,面对的恶意攻击不在少数。社会上出现抨击艾茵的声浪,讽刺她为了博眼球把事情闹大,目的是要破坏学校及教职人员的形象,也有教师在校内散播艾茵是自闭儿的谣言,恶意中伤并企图矮化她,更有男同学扬言要强奸她来进行报复。她所就读的学校校长称她为“撒旦的孩子”,网军对她的身材评头论足,也批评她不佩戴头巾。艾茵鼓起勇气揭发男教师的不当行为,得到的回应就只是网民的冷嘲热讽和校方的漠不关心吗?

怪罪受害者彷佛成了性骚扰事件发生时的标准作业程序。每当性骚扰事件发生时,社会往往对加害者的动机不甚关心,反而放大检视受害者的衣着打扮及言行举止,从中尝试合理化加害者的行为。这种病态的行为源自于父权社会体系下被孕育出的强暴文化(Rape Culture),指的是谴责受害者并包庇加害者的行为,以及社会普遍对性犯罪成因的误解。在这套体系及文化下,男性主导社会,能支配及主宰女性,并凌驾于她们的权益之上。这导致女性在社会上往往面对孤立无援的情况,因为大众普遍认为女性应该忍耐、沉默,甚至是原谅那些对她们伸出兽爪的人。

在学校里发生把强奸当玩笑的事情,教育部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然而事发至今,教育部高级部长拿督莫哈末拉兹仅回应此事交由警方全权依法处理,而教育部不愿置评。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此事绝非只是一般的性骚扰案件,而是教师在课堂内利用语言暴力羞辱女性,并公然鼓励性侵犯。

为人师表把强暴当成自娱娱人的玩笑,凸显出国家教育体系的失败;辅导老师要求息事宁人的态度和校方的冷处理更是显示父权主义早已渗透校园,荼毒下一代的思想。教育部消极的回应也令人恼怒。从早前的月经检查事件到如今的强暴文化,皆不见教育部积极展开调查。教育部应该做的是积极与受害者交涉并给予援助,而不是试图把事情扫入地毯下盼望公众早日遗忘,否则校园性骚扰根本无法在校园内根除,还可能让逃过一劫的加害者变本加厉。

在早前的月经检查和艾茵事件后,民间组织“全国校园出走日”(NWSD)联盟号召师生以旷课一天或缺课一节方式,抗议校内的性骚扰文化。该抗议有五项诉求,包括呼吁校方正视校园性骚扰、尊重学生隐私权等。然而,教师专业职工总会(NUTP)却质疑性骚扰仅是少数案例,不足动辄全国罢课。该组织总秘书陈发福表示,既然艾茵已报案,把该事件交由警方调查就好。民间也有不少人,特别是成年人认为一切抗议活动都必须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缺课,即使仅仅一天,也是罪不可恕。这种论调对马大新青年和其他学运组织来说并不陌生。社会总是漠视学生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权益,当学生选择反抗时,社会又会反过来指责学生不务正业。

比性骚扰、性侵犯及强暴更可怕的,是社会集体将事发的原因归咎于受害者身上,选择性忽视加害者才是性犯罪的始作俑者。从艾茵事件中可以看出在浓浓的父权主义下,弱势群体是如何被社会的舆论噤声和打压。强暴玩笑被视而不见,反而她的身材、行动和学生的身份被放大检视。但正因如此,身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更要培养独立思考,并直视强权、无所畏惧地为公道和正义发声,才能向两性对等的社会迈进。

学生身为社会的一份子,同样有权利发声。社会不能强迫学生噤声。

*马大新青年 (UMANY)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透视大马》立场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