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气候缺人手三重打击 渔民过年压力大


邱玉珊

疫情影响辛丑年的新常态,加上季候风影响鱼获量大减,渔民因无法聘请外劳而无法出海捕鱼,三重打击下,今年华人新年的海产价格涨20%至40%。(档案照:透视大马)

疫情影响辛丑年的新常态,加上季候风影响鱼获量大减,渔民因无法聘请外劳而无法出海捕鱼,三重打击下,今年华人新年的海产价格涨20%至40%。

马来西亚渔业总会会长谢添僖说,华人新年碰上行动限制,许多大酒楼不敢进货海产办除夕餐和收工宴,反而掀起家庭通过网购来买海产过年的热潮,不过,即使需求量没有少,但是气候影响加上北马超过70%的渔船没有出海捕鱼,导致今年鱼获量是过去8年来,最差的一年。

“疫情导致酒楼对海产的需求量下滑,不过间接带旺家庭网购买海鲜的热潮,问题出于鱼获量不足以应付市场需求。”

他告诉《透视大马》适耕庄至少有5%的渔船因没有员工而不能出海捕鱼,北霹雳有50%的渔船没有出海捕鱼,吉打、槟城和玻璃市有70%的渔船没有出海捕鱼,主要原因是没有熟练的外劳。

“捕鱼行业不像工厂营运,行业存在一定生命危险,因此要培训一名外劳出海捕鱼需要6个月的时间,当外劳上手后,就被人挖角到其他码头捕鱼。”

他感叹说,今年雨水增加,导致一些海产捕获量比往年减少20%,是过去8年来,最差的一年。

“以前也曾有过一直下雨的缘故导致鱼群少,相信今年的情况会一直维持到华人新年过后。”

他说,随着鱼获量减少,在华人新年期间,中型虾的价格上升13令吉至14令吉,即每公斤52令吉,如今价格是每公斤62令吉至63令吉。

“华人家庭最喜欢在佳节购买的斗鲳鱼比平日上涨40令吉,而且捕获量非常少,渔船出海捕鱼一个星期,仅捕抓到2至3只斗鲳,客户需求量大,导致我们渔民压力也很大。”

疫情改变人们吃海鲜的新常态,往年,很少人会网购买海鲜,多数选择到巴刹亲自挑选。(档案照:透视大马)

酒楼冷库海鲜较去年少

马来西亚姑苏厨业茶酒楼联合总会长黄守群受询时感叹说,由于疫情和行动限制禁令,酒楼在今年已不敢囤积海产,担心滞销。

“往年酒楼在华人新年前会进货300公斤至400公斤收藏在冷冻库,今年我们进货的海鲜数量仅是往年的30%至50%。还是会库存一些,以准备除夕晚的外卖。”

他说,今年酒楼不会开放堂食,专注经营外卖,业者也有不少担忧,倘若食客确诊,酒楼必须关闭消毒,全部员工还要筛检,业者得不偿失,唯有专注在外卖。

他指出,今年外卖菜式与往年有区别,尽管还是大鱼大肉,不过价格不会和过去一样。

“从前,打工仔领了花红会来酒楼请一家大小聚餐,套餐价格是1000令吉或以上,如今我们设计的菜单平均价格在300令吉至400令吉供外卖。”

他以之前落实有条件限行令(CMCO)母亲节的外卖情况来参考,当时晚餐外卖有57单,厨房来不及,因此今年除夕和年初一会限定外卖单,例如限定50单外卖,同时开放自行取餐的外卖。

“除夕夜有营业到晚上8时,年初一也会开门营业,下午4时至晚上8时外卖。今年许多游子都不回乡过年,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也不能回家团圆,专注在外卖总比开放堂食好。”

今年雨水增加,导致一些海产捕获量比往年减少20%,是过去8年来,最差的一年。(档案照:透视大马)

新常态消费者转向网购海鲜

面对本地鱼获量锐减,不少消费者开始喜欢网购海鲜直宅配送到家。半港海产公会主席李秋水指出,本地鱼获量不足以应付需求量,反而因疫情的关系,网购海产成为家家户户首选,减少到巴刹的感染风险,导致本地对进口冷冻海鲜需求量大大增加。

他说,大部分网购的海产是冷冻,因此其价格会比本地捕抓的海鲜来的便宜。

“邻国如印尼和泰国进口的海鲜冷冻进口,价格比本地捕抓的还要便宜,因为邻国鱼获量比较多,自然而然价格会便宜。”

他举例,一般华人新年会进口的海鲜如黑鲳、石斑鱼和竹荚鱼等,至于大虾因不能冷冻保存太久,否则失去虾本身的甜味,因此较多为鱼类在网上拍卖。

他说,疫情改变人们吃海鲜的新常态,往年,很少人会网购买海鲜,多数选择到巴刹亲自挑选。

“随着疫情下的新常态,外国进口的冷冻鱼在捕抓后,还可以帮消费者服务,如去掉鱼鳞内脏和切好,运送到住宅冷冻鱼保鲜期可以保存1年至2年,因此消费者还是可以接受。”

“当然,网购海鲜价格便宜,不过加上邮费,巴刹卖的量可能是40令吉至50令吉,邮寄到府上价格可能要60令吉至70令吉。”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