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的命也是命”口号 对大马人的省思


白人警察以暴力执法致死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在美国引发#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图:欧新社)

白人警察以暴力执法致死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在美国引发#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

示威活动迅速蔓延至美国以外的国家,欧洲、印度、日本、澳洲和其他地区关注非裔美国人及其他有色人种的福利,此事提醒人们昔日西方帝国主义对南部有色人种的种族主义、偏见、虐待和剥削的雕像已被破坏或推倒。

社交媒体上疯传一张搞笑照片,图中是美国自由女神像躲在建筑物后,不确定其原本所在之处是否安全。

马来西亚人民对于美国种族关系冲突的反应似乎有些冷淡,为什么会这样?或许这有几个原因可以做出解释。

首先,许多大马人关于专注应对疫情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如裁员、债务增加、生活成本高、生活水平下降和贫穷问题。

第二,对于一些人而言,发生在美国的事件似乎太遥远,因此不予关心。

第三,政府于6月9日颁布的2020年防范及抑制传染病条例(疫区措施),由于游行活动被禁止,关注此事件的大马人无法走上街头表达他们的愤怒。

最后,有些人认为非裔美国人面对的问题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他们本身就带有种族主义情绪。

话虽如此,非裔美国人所面对的挑战应引起大马人的关注,并非因为我们的处境和美国一样糟糕,或比美国还要糟糕,它涉及司法和社会不平等的课题。

我们需要从这个多元种族和文化的国家吸取教训,重新审视。

一方面,我们经常被提醒,使用一个国语将有助于团价我国各族人民,因此将马来语提升为国语的地位。

在美国,非裔美国人和白人一样,无论是说话、做梦、呼吸和书写都是英语。然而,共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未能充当两个群体之间的桥梁或粘合剂。

当然,这并不是要贬低或嘲笑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拥有共同语言或民族语言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美国的情况说明共同语言能做仅此而已,当中,一些危险因素在发生,显然共同语言不是万能的。

具体来说,结构性、体制和个人种族主义加剧对非裔美国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歧视和压迫,例如在司法、教育、就业、住房、资产和安全上的不平等;一名黑人女性也会面对种族主义和男尊女卑的双重打击。

在这里重申,当一个人不因种族、宗教、性别和文化背景而受到歧视时,这有助于提高归属感,因此社会包容至关重要。

在大马,一些生活领域,多元化和差异被视为一种刺激因素,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

与马来西亚一样的多元种族国家,拒绝承认和欢庆多元化的态度是族裔民族主义者所展示和追求的;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就是一个例子。

当我们的社会中有部分的人赖以种族主义和歧视,并从当中得益时,促进种族和谐就变得站不住脚。

部分以种族为基础的政党宣称维护本身种族的利益,以致破坏整个社会的共同福祉。

分而治之 —— 一个从英国殖民时期照搬的“剧本”,多次被用作政治策略以获取和维持权力。相反的,这是受到世界其他地方谴责的殖民遗产。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家独立60年后,国家团结部依然存在。

这一个部门也许取得巨大的成功,或许,是体现我们解决种族紧张和冲突根源的错误策略。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