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拟效仿日本拍卖鱼市场 业者:产量少市场小难以实现


邱玉珊

在社交媒体上有流传鱼商和中间人每公斤鱼价赚取超过10%。(档案照:透视大马)

农业及农基工业部指国内鱼价贵主要原因是中间人一转多手导致,政府为解决此问题已探讨各个解决方案,包括考虑向日本学习设立拍卖市场,让渔夫捕得鱼后带到市场拍卖,任何人都可现场竞标,以供应及需求来决定价钱,价高者得。

农业部副部长沈志勤之所以提出此建议,是因为渔夫捕鱼上岸后,鱼被送往市场出售给消费者前,需经过三、四层中间人,结果鱼价被抬高。

吉隆坡海商公会会长辛建佳不认同说法,事实上,在鱼市场交易里充其量只是经过一层中间人,并没有转第三手。

他强调,不同种类的鱼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定价,若高出市价才算牟取暴利。

“我们在吉隆坡批发的海产,丹绒士拔、芙蓉、瓜雪和马六甲的订单也有,但是我们不能控制他们取货后再转手卖出去的价格。”

“批发商向渔民买鱼,利润不足10%,例如马绞鱼(Ikan Tenggiri)一公斤20令吉,我们赚的不到2令吉,如果是有人从批发商买了鱼类再送到餐馆,可能其中赚取一手利润,我们是无法控制。”

他以可口可乐比喻,在市场销售2令吉,在酒楼可能是4令吉,可是到了5星级就可以卖更高的价格,因此他认为是市场决定鱼价,而不是中间人从中牟取暴利。

“海鲜在市场上销售,已有既定价格,可是当海鲜转售到餐馆或高级酒店,价格比市场高处1倍或1.5倍是无可厚非,如果斗底鱼的价格是70令吉,那么在餐厅是烹煮的售价是200令吉,顾客还是会接受,毕竟餐馆的设备、环境、服务费等。”

他强调,鱼商欢迎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来调查,因为其利润是不到10%,且有单有据。

当渔民船只出海停靠在码头后,就直接从码头送货到巴刹去出售,或者小贩直接来码头选购。(档案照:透视大马)

他告诉《透视大马》,鱼商承担的风险是外人看不见,例如收购的鱼类或海鲜一旦时间过长是会发臭,被迫要丢弃,这些都是鱼商自己要承担的亏损。

他说,在社交媒体上有流传鱼商和中间人每公斤鱼价赚取超过10%,是无中生有的指控。

“我们平均一天向渔民收购鱼获800公斤至1000公斤,如果每一公斤可以赚到15令吉,那么鱼商在经营3年至4年就有上千万的利润,何必在自负盈亏?”

半港海产公会会长李秋水说,当渔民船只出海停靠在码头后,就直接从码头送货到巴刹去出售,或者小贩直接来码头选购,中间只有一手交易。

他认为,鱼的价格是根据鱼获和气候来决定,而且在旅游景点出售的海鲜原来就较一般地方来的高。

他推测沈志勤的说法可能是每天出海捕鱼即日往返的小渔船,由2至3个人转手并无不可能。

沈志勤坦言,在海鲜市场上要完全消灭中间人是不可能的事情。(档案照:透视大马)

“一般上,每年3月至9月是鱼获丰富的季节,9月过后鱼量会减少,在供不应求下鱼价会上涨。”

沈志勤日前接受《透视大马》访问时坦言,在海鲜市场上要完全除掉中间人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渔夫出海捕鱼后,没有精神再将鱼获在市场上销售,同时渔民也没有相关联络网,因此必须依赖中间人去协助渔夫。

“我明白为何中间人或鱼商赚钱,因为他们承担鱼类不新鲜后要丢弃的风险。”

他表明政府正在研究其他方案,以便消费者可以享受最低鱼价来吃到海鲜,即让渔夫捕得鱼后带到市场拍卖,任何人都可现场竞标,以供应及需求来决定价钱。

“我们不能制定鱼价,也不能制定鱼商赚取的利润,但是我们正在考虑或许渔业发展局可以成为‘中介’,即渔夫将鱼获送到特定的渔业发展局,然后让有兴趣拍卖的小贩、餐馆和消费者去竞标所需的鱼。”

他坦言,此属建议仍需要与业者从长计议。

辛建佳透露,在鱼市场交易里充其量只是经过一层中间人,并没有转第三手。(档案照:透视大马)

不过,辛建加认为此建议不可行,因为路程和距离的问题,将会导致很难实现,而且我国的鱼获数量并不如国外的多,市场需求量也不如外国。

他补充,我国水产市场面对不少挑战,其中是捕鱼技术难以与其他国家比较,因此导致鱼量这么多年来增加幅度不大。

“政府说要照顾B40群体,唯一办法是有能力的人就选择价格较贵的鱼,经济能力负担大的家庭可以选择价格较低的鱼,例如甘望鱼(Ikan Kembung)。”

李秋水则提出担忧,半港是全马最大的海港,当渔船回来后,再将鱼运送到吉隆坡来吗?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