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遇上盲宠


时代变迁,许多家长对于现今家庭教育方式都强调“爱的教育”。(档案照:透视大马)

曾看过一名6或7岁的小朋友指着老师说:“信不信我叫爸爸公司里的律师告你?”还曾见过父母对老师严格要求,要用爱的教育来教导孩子,执行骂不得、打不得、罚不得、讲不得,四不得的“爱的教育”。

还听朋友提过某校副校长为了一名长期缺席而进行家访,才知学生的父母是因叫不醒孩子而长期缺课。事件最后,需警方介入方解决的故事。

近期更发生多宗青少年集体群殴事件,有人因而重伤和死亡。还有前几天闹得轰轰烈烈得对老师出言不逊被打后闹上警局的案件。

这不得不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沦陷了?家庭冷漠导致社会问题?不过,从这些案件中可以肯定,马来西亚正式走入了全新的教育面貌——当教育遇上盲宠。

时代变迁,许多家长对于现今家庭教育方式都强调“爱的教育”。那么,什么是“爱的教育”?这个词汇来自意大利著名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透过小学四年级生的学年生活,穿插多个故事带出一个平等及公益教育理念。

故事传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是老师和家长对教育无私的关爱,无尽的倾注,力行言传身教地教育子女,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为善,与人分享痛苦与喜悦。

多位育儿专家以及孔夫子也说过“身教重于言教”。孩子进入学校前,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也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学习对象。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父母,以后孩子还会尊敬他的父母吗?在孩子面前抽烟,还要违法在室内吞云吐雾。他的孩子不抽烟就不是他的“种”啦!这就是身教的重要性。

倘若今天一位处在叛逆期的中学生对一位老师出言不逊,那首先要检讨的,是父母而非老师。

《三字经》里的 “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如果小孩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三字经》还有就是大家熟悉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生养孩子却不好好教育,这是父母的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这就是老师懒惰了”。

中西两方有者天渊之别的文化,却有着雷同的教育理念,父母身教的重要性远比任何教育系统,教师只是辅助父母去教导孩子。

在这个事件里,纵使很多人“撑”老师,并不代表老师没有错。根据1957年教育法令阐明,不允许校方对女学生进行体罚,就算男学生犯下严重错误如吸烟、打架等,也只能打在被衣物遮盖的臀部。

从新闻和网上的照片,清楚看到老师愤怒得失去控制,不但对学生的手臂、大腿等地方鞭打,下手也不轻,这可违反了教育部的指南。若学生受了重伤,就会影响老师往后的教学。这件事,老师、家长和学生必得进行辅导。

教育是不能单靠学校,父母也必须配合,这才可让孩子标立正面的价值观。溺爱、盲宠只会带着孩子走向艰难的人生,尤其没有父母罩,出来社会混的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草莓”。育儿家常说:爱孩子就该以正确的方式教育他们;错就要纠正,适当的体罚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意义上的记忆。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是不该做。

《透视大马》读者张文禈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