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环境政策(一):从莱纳斯稀土厂谈起


林奕慧

改朝换代之后,如何处理稀土厂的问题是检视希盟施政的重要指标之一。(图:欧新社)

“我们将执行严格的规范,以确保马来西亚不会成为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财团的废料垃圾场。”——《希望宣言》“承诺39: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莱纳斯去留之争

曾受到120万人联署反对的莱纳斯稀土厂,其全面营运执照将于今年九月到期。莱纳斯在大马设厂曾引起许多人民对国阵政府的强烈不满,而关闭该稀土厂也是人民联盟(希望联盟前身)第十三届大选宣言的明确承诺。因此,改朝换代之后,如何处理稀土厂的问题是检视希盟施政的重要指标之一。

莱纳斯执照更新与否的问题迫在眉睫,但希盟政府至今说辞矛盾,未有定案。环境部长杨美盈所开出的执照更新条件有二:把含辐射废料——水沥滤净化固体(WLP)移出大马,以及为不含辐射废料——底流中和固体(NUF)提呈处理方案。

然而,企业发展部长礼端却抨击杨美盈,表示内阁从未决定采取任何措施来处理稀土厂废料。

尽管监督莱纳斯国会小组与关丹国会议员傅芝雅支持环境部的立场,但副首相旺阿兹莎强调内阁尚未有定案。

尔后,首相马哈迪说,莱纳斯可在大马继续营运,条件是原料入境前先进行“清洗”,就能减少在本地处理时所产生的辐射和废料,而现有废料虽然不可运回澳洲,但可雇佣其他公司运往其他地点。他也强调,唯有内阁才能决定莱纳斯事宜。

显而易见的,关闭莱纳斯的焦点已经偏移,稀土厂如何才能留下来成为了主要关注。不论当前的执政党有多少议员是曾经高喊关闭稀土厂的,既然马哈迪所给出的方案至今未受到任何希盟成员的挑战,且他最近在日本受訪時表示政府會允許萊納斯更新執照——这極有可能就是执政党目前的共识,吾人需审慎看待其可行性。

可疑的解决方案

马哈迪所谓原料入境前先“清洗”,可能性微乎其微。莱纳斯之所以选择在大马设厂,正是因为在澳洲提炼稀土与处理衍生产品的费用非常昂贵。而提炼过程的前半段包括裂化和浸出等程序,正是产生含辐射废料WLP的阶段。即使莱纳斯真的把这个生产步骤迁移至澳洲进行,距离他们完成新的设施并投入运作,尚需多长的时间?

这是否意味着,在这等待的期间容许稀土厂持续营运,日以继夜产生更多废料及排放废水?

莱纳斯已紧锣密鼓地进行产品研发和试验,以便消耗掉堆积如山的废料。(档案照:透视大马)

此外,将现有废料运往其他地点的说法也有诸多疑点。NUF虽然不含辐射,但属于对环境和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指定废料(scheduled waste),因而是禁止跨国运输的,否则将违反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

至于将WLP运往他国,胥视两国双边协议而定,但远距运输流程所涉及的风险和高昂费用,让这一方案成为天方夜谭。

无论如何,以上皆非莱纳斯迄今为止的对策。他们所优先考虑的是把废料商品化,再循环制成土质改良剂,以及推销废料作为进口石膏的替代方案。

莱纳斯已紧锣密鼓地进行产品研发和试验,以便消耗掉堆积如山的废料。至于建设永久废料储存槽(PDF),他们已言明那将是最后考虑的选项。

符合标准的背后

莱纳斯一再宣称,稀土厂遵照政府设定的规范,原子能执照局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也判断其运作是安全的。那么,国内外环保组织对莱纳斯声嘶力竭的抗议是否只是杞人忧天?

从2018年12月公布的莱纳斯稀土厂营运评估报告看来,稀土厂大致上的确按照程序标准。

然而,报告里也有一些容易受到忽略的事实。例如,辐射影响评估(RIA)单由原子能执照局内部进行,未有其他机构或专家涉及。既然涉及重大决策,应该需要第二甚至第三方进行评估以确保中立。

马哈迪所谓原料入境前先“清洗”,可能性微乎其微。(图:欧新社)

再者,莱纳斯宣称所呈交的样本已受马来西亚标准局鉴定为非致癌物,但该单位其实没有相关检测的技术。

虽然卫生部指出,稀土厂营运至今,当地癌症病例并没有上升,但这仍不能排除稀土厂营运的致癌风险,因为癌症潜伏期可达十年以上。

此外,稀土厂周围地下水检测出有毒重金属,包括镍、铬、铅及汞,含量严重超标。排废水处河流沉积物的铀-238辐射水平是其他河域的三至四倍,原料和废料范围的辐射量也明显增高。

莱纳斯和有关当局不断强调产品、废料、工厂和周遭的辐射剂量皆在限制水平以内。不过,已有研究显示,即使是极低剂量,长期曝露在辐射底下仍导致罹患白血病等癌症的机率增加。换言之,符合规格实际上无法保障人们免受危害。

莱纳斯能提供合格的数据,关键在于他们采纳了稀释与扩散原则,也就是透过混合其他材料,将废料的辐射量和有害物质的浓度减低。

然而,莱纳斯所计划再循环的废料,无论用作土质改良剂或建筑的石膏材料,专家警告皆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难以预估的后果。

沦为废料接收国

只要莱纳斯稀土厂继续运作,大马每年都必须承担22万吨危害水源和土壤的废料,且可预见的是仍会采用目前的“稀释作为解决方案”—— 环境学家所不认可的糟糕手段。

非但如此,莱纳斯已准备投资提高大马稀土厂的生产量,就目前已堆积超过150万公吨的废料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供需关系、地缘政治与经济效益来说,作为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生产商,莱纳斯稀土厂的策略性位置赋予它高度的竞争力。

可是,这一外来直接投资对大马而言究竟有多重要,其经济价值是否无可替代,以致必须容纳伴随而来的、他国不愿接受的庞大废料?大马所获得的利益是否能抵消人民所承担的风险和代价?最终受惠的是否只有莱纳斯和依赖稀土的企业?

莱纳斯已准备投资提高大马稀土厂的生产量,就目前已堆积超过150万公吨的废料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图:欧新社)

真正妥善的废料处理方式,是将衍生产品净化成氧化物核燃料或氧化物放射体,用于核炉或医药用途,但该制备过程繁重且仰赖大量高科技,所费不赀。

既然大马没有这方面的成熟技术和充足预算,莱纳斯也不打算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大马在稀土供应链中的角色,将会是给予财团便利而沦为废料接收国。

希盟政府的角色

莱纳斯稀土厂的个案显示了希盟政府在环境政策上的种种问题。我们看到诸位部长和议员发表各种矛盾的声明,而企业发展部长竟可越俎代庖断言不属其管辖范围的议决,最后首相则直接越过了国会内外反对稀土厂的呼声,只字未提莱纳斯稀土厂营运评估报告的十项建议。

难道环境部与相关机构的专业研究成果在决策过程中连一席之地都没有,只能听命于首相?

希盟执政至今,在莱纳斯课题上并未有效回应民间团体的质疑,即使有许多团体要求调查政府机构在监管莱纳斯稀土厂时是否失职和舞弊,以致莱纳斯多年来违反条约却未被对付。

面对骇人的资讯,政府有必要为人民厘清疑虑,而且在决策时咨询承担风险者,而不是为了既得利益者遮蔽重要问题。

尽管全球化资本主义迫使发展中国家成为跨国企业以低廉成本换取高额利润的工具,但国家主权仍具有某种程度的有效性,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扮演一定功能。基于预警原则,若政府不能确保稀土厂不会危害人民健康与环境安全,则关闭稀土厂实为最佳方案。

希盟既已承诺不让本国成为他国的废料垃圾场,在公害问题上就需要站稳立场,而非过河拆桥,在取得政权后将昔日抗争目标抛诸脑后。
 

* 群議社社長,台灣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


若想留言,请订阅或登录。


评论